赵光义因为自己经营开封许久,直属势力都在开封,反对迁都,他说了一句什么都城“在德不在险”,唱高调,连宋太祖都被堵了回去,所以,迁都之事不了了之,后来范仲淹也提过迁都,遭到群臣打压,不得不作罢。如果开封的老鼓楼还在,我们真的无敌了(天下第一鼓楼是开封的)说完旅游,说吃。
1、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把都城建在开封?他们当时就不怕黄河的水患吗?
宋太祖建都开封,是因为这里是后周都城,自己承袭的是后周的江山,宋承周制,把都城开封沿袭下来也不奇怪。而且,这里也是赵家的发源地,是自己的势力腹地,不能轻易挪动,从唐代以来开封就是一个水运集散中心,交通十分便利,加上这里繁华,已经具备了作为都城的部分条件。宋太祖也不是没有想过迁都其他地方,因为开封这地方,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容易被包围,而且水患严重,
可是经过五代十国战乱,那些诸如长安洛阳这些古都都已经千穿百孔,生态环境也相当恶劣。而且,赵光义因为自己经营开封许久,直属势力都在开封,反对迁都,他说了一句什么都城“在德不在险”,唱高调,连宋太祖都被堵了回去,所以,迁都之事不了了之,后来范仲淹也提过迁都,遭到群臣打压,不得不作罢,都城放在一个地方,不怕水患吗?怕,当然怕,当时水患搞得皇帝都寝食难安,都城老百姓很多都自备小船防灾。
为了防灾,北宋花了百余年时间大力治理水患:广纳良策,奖励提出治水策略的人;设立专门机构,监督与负责水利河道等,中央设立巡河供奉官,沿河各州设河堤使,下设河堤判官,县设河堤转运使,还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为了治理汴河范围的水患,每到农闲,都要征调士卒和百姓来修筑堤防,特别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正月,征了17万人来治理黄河段,可谓是大手笔;宋还在开封流域兴建了很多分洪渠闸,出于对国都开封安全的考虑,先后还蔡河、五丈河、广济、惠民及汴河河道进行疏浚,又对淤塞严重的黄河魏县河段(在今河北魏县)进行整修,使其泄洪能力增强,
2、开封这个城市怎么样?
开封本地人。开封作为一个古城,有自己的傲骨和傲气在,说开封像县城的省省吧,回你家的县城吧,我们这叫守旧,虽然名义守旧,但是开封真的全部都在改变,变得我们这些开封人都认不得了,开封发展旅游业,说实话没有山,单靠宋文化开封做的相当不错。就一个铁塔,够我们开封人炫耀一辈子了,开封明城墙也够我们吹嘘了。如果开封的老鼓楼还在,我们真的无敌了(天下第一鼓楼是开封的)说完旅游,说吃,
在开封,根本减不下来肥,因为开封人会吃,好吃,能吃。而且真的挑,许多本地人为了一个吃的能从东郊跑西郊,北郊跑南郊。就为了那一口,因为我们吃东西就要最好,不会凑合,虽然开封不大,发展肯定不会太快(现在开封是原来东京汴梁的十四分之一大小)所以开封城很小,但是小的我们舒服,我可以骑着单车带着城墙走一遭,我可以跑步绕着汴西湖观光。
我还可以划船在大宋御河里欣赏风景,所以千万不要说开封不好玩,是你不会玩。如果你想看大城市风景,移步广东香港上海,千万不要来开封,也千万不要说开封落后。我们先进的时候,你们城市还是个村呢最后,希望来开封的各位游客,来到开封慢起来,不要太赶行程,自己喝一碗杏仁茶,吃点甜点,徒步走在开封,看见什么好吃的吃点,累了就找就近的地方休息,
3、北宋的“汴京八景”是哪八景?现在还能在河南开封看到吗?
4100年建城史和建都史,八朝古都,北宋时期世界第一大城市,开封的名头原来是很响亮的,正如十几年前《纽约时报》一篇让开封很失落的文章所说的那样,《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云烟》,这个标题对于开封来说,是很贴切的,开封的辉煌,从大宋南迁之后,就开始衰落了,一路衰落下去,但好歹还算个省会城市,到了建国后省会西迁,它连省会也不是了,真正是繁华落尽了。
在这个背景下,说起“汴京八景”这种话题,也只能算是对“东京梦华”的怀念或自嗨而已,再说,对于某地的“八景”或“十景”,原本就是历史上文化人自嗨的产物,为什么不是“九景”、“十二景”?繁台春晓对于“汴京八景”的感知,书面上是看到的较早的,最早的版本据说是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