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的战争,都是因为有厚厚的,坚不可摧的城墙的保护,加上城内粮草充足,很多敌军的士兵都不能入内,所以往往能够抵抗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特别是民国成立以后,很多城墙都被拆掉了,这时为什么呢,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民国,这时候往往再也没有去修建城墙这一说了。
1、民国时期有多少国民政府?
1921年4月7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决定改军政府为中华民国政府,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1925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因其在广州故称为“广州国民政府”,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起了北伐战争。随着北伐战争由珠江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1927年,广州国民搬到了武汉,成立了武汉国民政府,
同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从此形成了武汉、南京两个中央政府相互对峙的局面,为了促使两个政府的妥协,蒋介石被迫第一次下野,最终促使了所谓的“宁汉合流”,即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到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沦陷,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机关搬迁到了武汉办公,武汉会战之后,武汉被日军占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搬迁到了重庆,成立了重庆国民政府,重庆成为了战时陪都。
1940年3月,国民党中的二号人物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形成对峙,抗战胜利之后,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蒋介石的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灭亡,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虽然灭亡了,但是国民党的统治并没有灭亡。国民党又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直到第四野战军解放了广州之后,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才宣告结束,
2、古代大多数城市都有城墙,有防御敌人的作用,为何民国时纷纷拆除,比如广州?
古代社会因为发展十分落后,所以不管是哪一行业基本上都是人工建设和制造的。特别是在战争时期,几乎是拿人数的多少去拼凑,因此在古代,每个王朝在建造一座城市的时候,城墙都做得比铁还要坚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整齐美观结实耐用,二是为了阻止敌人的士兵攻到城内来,历史上有很多的战争,都是因为有厚厚的,坚不可摧的城墙的保护,加上城内粮草充足,很多敌军的士兵都不能入内,所以往往能够抵抗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民国,这时候往往再也没有去修建城墙这一说了,特别是民国成立以后,很多城墙都被拆掉了,这时为什么呢?其实总结下来一共有3个原因。第1个原因就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今的战争都变成了现代化的战争了,因为在以前,在中国古代,打仗都是以步兵和骑兵为主,就像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一样,先用骑兵带头冲锋陷阵,步兵在后面在发起进攻,这样的操作下几乎都能打个胜仗,如果采取攻坚战的话,骑兵就发挥不了作用了,只能用投石器和人梯战术攻城。
一般这样攻守一方往往伤亡惨重,守城的一方损失几乎没有,现在的战争都是讲究现代化,运用武器装备摧毁对方的重要军事区,在现代化战争这样的现状下,城墙就没有什么用了。第2个原因就是为了打破古代一些不好的象征,由于我国一直处在闭关锁国,一直处于落后的清朝上国的状态,所以百姓看到城门就会有恐惧感,所以为了解除老百姓心中的恐惧,就对很多城市的城墙和城门做了拆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