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洪区就象A股市场一样,“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蓄洪区生活环境这么残酷,为什么不移民呢。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湖北、安徽等省都是人口大省,人类在长期地发展过程中,较适宜的土地早已被开发,人满为患,西部地区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但不适合移民。
1、湖北潜江的发展怎么样?
潜江是湖北省直管市,离武汉100多公里,开车2.5小时,高铁1个小时。有高铁站(离市区很近,10路,17路公交),高速公路g50,有即将开通的火车货运北站(竹根滩镇夫尔堤村),经济发展在湖北还算可以吧,一个化工产业园区,是国家级高新区,在城北泽口(较具规模的有炼油的金澳科技,做尿素的金华润化肥,做硫磺酸的永安药业,做复合肥的金正大集团湖北基地工厂,王场镇的做光纤的长飞科技......),一个食品产业园区,在杨市,高速公路旁,好彩头食品入驻该园区,还有分布全市各个乡镇的大小服装企业,潜江裁缝比较有名,做衣服的很多,上班的话,就业机会多,工资一般在3000左右,有技术的,空降的管理人才当然更高。
自己做生意的话,没有当地过硬的关系,一般不好做,小地方都是靠关系,全国各地都一样,饮食有油焖大虾,这个挺有名气的。旅游的话没什么自然资源,都是人造景点(曹禺公园,水杉公园,兴隆河大坝,返湾湖风景区......),潜江自从黄剑雄当市委市政府主官以来,变化挺大,现已调走。房价一般的楼盘5000上下,品牌楼盘贵些(恒大,碧桂园,中南集团都有楼盘),
2、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
这次长江和淮河流域洪水,让我们认识了蓄洪区,7月20号安徽王家坝开闸放水,瞬间蒙洼蓄洪区顷刻间绿野变成汪洋,蓄洪区里还有17万人口居住和生活,这在大家看来不可思议,蓄洪区怎么还有人居住啊,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蓄洪区是怎么形成的?上图是一条河流演变过程,河流到了中下游地区,受地形影响,落差变小了,河面展宽了,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开始沉积,河床的形态要发生改变。
由于河水的湍流作用,对两岸侵蚀呈现出不同的差别,河道开始变得弯弯曲曲,水流作用分分秒秒再进行,日积月累,河道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当有一天洪水来临时,河流的冲蚀力作用,河道走了直线,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新开辟了一个新河道,之后再进行下一个过程的河床演变。河床不断往复循环,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河床永远处于不断地演化过程之中,
那么废弃的河道被我们人类利用起来当做蓄洪区,当大洪水来临时,河道水溢出,就会把洪水分流到蓄洪区里。受地形影响,长江荆江河段蓄洪区很多、淮河上王家坝控制的蒙洼蓄洪区特别有名,就是名不见传的滁河上也有荒草一圩、二圩、三圩蓄洪区,其中安徽省、湖北省、江苏、浙江等地蓄洪区占比较高,上图中蒙洼蓄洪区最为典型,今年已经是第16次开闸,蓄洪区是原来的古河道,地势低平,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农耕生产和发展养殖业。
这样的肥沃土地人们不可能放弃,加之蓄洪区里也不是年年有洪灾,对于蒙洼蓄洪区来说,从1954年至2007年,15次开闸,大致每4年就开闸一次,其它三年还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所以让他们搬出蓄洪区,是舍不得这块故土的。上图是5月29日安徽省30日降水距平图,当时安徽持续干旱,一直到了5月底,因为干旱笔者写了一篇头条,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干旱也非常严重,不仅是农业灌溉用水紧缺,饮用水还出现了困难,目前正在搞引江济淮引水工程,
而蓄洪区位置低,水易取,就在河流岸边,在旱情严重时,周边还找不到好的农耕用地,而蓄洪区反而成了人们首选之地。另外人们长期与河流打交道,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蓄洪区里也不是大家想象那样没有高地,蓄洪区那么大,人们在蓄洪区里的高地、圩台上建房,开展工农业生产,洪水年成湖,欠水年获得收成,但每年有洪水时,人们就会不淡定了,毕竟蓄洪区有他们一年的收入,洪水来时化为零,实在是让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