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称洛邑、豫州等,简称洛洛阳被称为“十三朝古都”,洛阳作为古都的历史和西安关联密切,大一统政权中,东周、东汉、西晋将洛阳作为都城,唐朝将洛阳作为东都,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更直接将洛阳定为都城,称之为“神都”,充分彰显了洛阳天下中心的地位。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105位帝王在洛阳定鼎江山,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
1、西安和洛阳谁的历史更悠久?
说说西安的十三朝吧。西周:直到今天都没能在西安发现任何一处宫殿遗址,倒是在洛阳和宝鸡发现了宫殿遗址,这充分说明,西安根本不是西周的都城,秦:地球人都知道,秦都咸阳,不用解释了吧!新莾:一个十几年的过度政权也给算了一朝(这就可笑了,新莾末期定都洛阳,洛阳给他算了一朝吗?王世充,安禄山等等洛阳给他们算了没?为什么洛阳的东汉,西晋被西安人算了两朝)东汉:董卓胁迫汉献帝在西安待了一年多,也给算了一朝。
西晋:同理,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逃难到西安待了一年多,也给算了一朝,这也叫有含金量。下来前秦、前赵、后秦、西魏、北周这北朝十六国时期,五个胡人非正统政权也给算了五个朝代,如果这些也算朝代的话,洛阳又岂止屈屈的13朝,这些已经占了西安十三朝里的十朝了。就剩了汉、隋、唐还是和洛阳共有真不知道天天恬不知耻的猛吹自己十三朝的西安喷子们怎么好意思下的去口,
而且还天天来抢文化。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河出图、洛出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洛阳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
2、洛阳最早的时候,不叫洛阳,叫做中国!对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这个问题,我们先讨论一下“洛阳”名称的由来,洛阳古称或者别称: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三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国魏文帝曹丕定都雒阳,改名为洛阳,称呼沿用至今,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105位帝王在洛阳定鼎江山,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
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下“中国”名称的原意,根据出土文物,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第一,中国为四方“地中之国”或言“地中之都”;第二,中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即大体指以“洛邑”或者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有史料记载:西周《何尊》“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西周《诗·大雅·民劳》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东周《战国策》“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古中国”在晋南,即山西省运城市,
2016年11月20日,山西省社科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了“山西与古中国”学术研讨会。经讨论,中华历史的“三皇五帝时代”的都城分别是: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根据临汾陶寺遗址的发掘,尧都平阳已有理论根据。三处都城都在晋南,当时部落众多,尧、舜、禹是部落联盟首领,居“万国”之中,即“中央之国”,故称“中国”。
3、洛阳为什么叫洛阳?有什么历史渊源?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
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