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们信阳方言和河南方言还是很不同的。河南小伙岳云鹏的走红,河南话也连着一起被带上舞台,这个问题确实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说到信阳口音和河南其它地方口音的对比我还是有点发言权滴,毕竟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信阳人,而且因为上学和工作几乎把河南各市跑个遍,各地方言都听过。
1、有哪些河南以外的地区也说河南话?
感谢邀请,首先我们把河南话理解为近代以来河南人说的方言,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河南以外,我所知道的有两个地方的说河南话。一、陕西宝鸡市,2014年我在浙江碰见一个宝鸡的,他知道我是河南的,跟我聊天也是用河南话,毫无违和感,后来才知道他是宝鸡的,是民国河南的移民。其实这段历史也被大多数河南人所熟知,就是1938年花园口决堤和1942年河南饥荒大量灾民逃亡陕西,而当时的陇海铁路也只能通到宝鸡,现在的宝鸡也有“小河南”之称,
二、浙江湖州长兴县。在长兴县河南籍后裔达20多万,主要是信阳罗山和光山一带的人迁过去的,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说河南话,但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风格,据说罗山人是在太平天国时期饱受战乱,当然长兴水草丰美到因战争人口急剧减少,于是罗山人便在这里定居生活,至今长兴和罗山、光山还有一些寻亲活动。
2、河南哪个城市最值得旅游和宜居?
感谢邀请,如果要兼顾旅游和宜居的话,我就推荐一个河南最小的城市——济源,第一、济源是河南省内除郑州外唯一的人口流入市,这就充分说明了济源的宜居。济源是豫西北小城,全市只有70多万人,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还要多出三万多人,济源也是一次性通过的全国卫生城市,新区建设的非常漂亮。第二、济源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济源位于太行山余脉,黄河过境,西部山区山清水秀,我女朋友的老家就在王屋山景区下的王屋镇。此外还有九里沟景区、黄河三峡风景区、小浪底水库、猴山五龙口,都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第三、济源人均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广。济源人均收入排河南省第二,有双汇、伊利分厂、富士康的分厂,还有豫光金铅、济源钢铁、万洋冶炼这样的本地企业,再加上大量的第三产业,足够这70多万人在本地就业,
3、信阳离郑州那么远,离武汉却近,为什么被划入了河南?
河南信阳素有“北方南国,南国北方”之称,与豫皖鄂三地接壤。信阳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从地理上来看,信阳属于南方,它是是南方的最北方,并且是北方进入南方的重要门户。信阳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被评为十佳宜居城市,整个河南地区以面食为主,信阳则是“鱼米之乡”,种的也是水稻,信阳的姑娘也很清秀,很难界定信阳人到底是南方的习性多一些,还是北方的情怀更加浓厚,
其中西南部多为丘陵地带,新县,罗山,光山,潢川西部,和湖北文化比较接近,潢川中部以东,固始,淮滨,息县,口音更接近安徽,无论从地理和文化上来讲,与中原地区文化都有较大的差异。关于南方和北方的问题,一直很有争议,又为什么会划到河南?以秦岭淮河分界线,信阳与湖北省交界的大别山属于秦岭余脉,这就造成了信阳主城区是在分界线中间,处于不尴不尬的地位,
4、信阳为什么叫信阳?
俗言道: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确实如此,通过一个地方的地名,能很好地追溯其历史发展过程,信阳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靠近中原文化区的信阳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在西周时期,今信阳境内就有申、息、黄等诸侯国。其中的息,也成为今天信阳下辖的息县名字的发源,秦一统天下后,划原信阳地区的楚地归属九江郡。汉承秦制,依然归属九江郡,下辖新息县、安昌县、轪县、黾县、钟武县和弋阳县,
辖境内郡县与侯国参差。三国之时,魏国在此设弋阳郡,这是信阳设郡的开始,到了唐代,信阳境内设光州和申州,下辖殷城、定城、光山、固始、仙居及义阳、钟山、罗山,另有蔡州辖褒信县与新息县。北宋时,在申州的基础上,改设义阳郡,义阳的名字为什么会变成信阳呢?这和北宋的一个皇帝有关,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