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去世算喜丧吗?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在我老家这个地方,早些时侯”喜丧”是有些讲究的,所谓喜丧,在我们这里被称作“半喜半忧”,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甚至一百岁都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把他称为喜丧也确有一定道理,有的老人活到八九十岁时,弄得儿女们都陪不过,因为在我们这里有个风俗习惯,那就是儿女们若是先于父母过世,就被称为是不孝。
1、多大岁数叫喜丧?
多大岁数叫喜丧?过去人们习惯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药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是日常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人均寿命也在逐步延长,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甚至一百岁都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所谓喜丧,在我们这里被称作“半喜半忧”,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八十岁以上老人去世都称作半喜半忧,人到了这个年龄,不仅是儿孙满堂,更是四世同堂,有的甚至五世同堂。
说实话,人能平平安安活到八十岁以上,不仅是古来稀,而是稀中之稀,活到这个岁数,作为后人已是毫无遗憾,作为老人也可安然离开。所以,人们把他称为喜丧也确有一定道理,在我们这里办理八十岁以上老人的丧事时,儿女们依然还要披麻戴孝,依然还要守孝。依然还要哭灵、拜灵,有的还要请道士先生做一到三天法事,而那些四代以下的晚辈不披戴孝布,也无需穿戴孝衣,只是头上佩戴花冒或披戴红色布巾。
以此来显示喜丧,来体现喜丧,说来也怪,在我们这里有很多老人不太愿意活得太久,也就是不愿意活得岁数太大。有的老人活到八九十岁时,弄得儿女们都陪不过,因为在我们这里有个风俗习惯,那就是儿女们若是先于父母过世,就被称为是不孝,因为父母还在,那你就要尽其孝道,赡养父母,父母还没有走,你怎么可以先走呢?再者来说,作为老人,无论你多大岁数,如果儿女们先于自己离开,就算作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就是人生的不幸。
2、一般符合什么条件的老人去世是喜丧?有什么标准,讲究吗?
人死了,本来是悲痛的事,但有一些丧事被称为”喜丧”。转悲为喜,一定有它的理由,虽然沒有统一的标准,各地风俗也不一样,但只要有喜字,则必须要圆满,沒有缺憾。虽然每个人都必然各有各的死法,但死者各方面圆满,不留缺憾则可称为”喜丧”,在我老家这个地方,早些时侯”喜丧”是有些讲究的。1:年龄,时代不同,寿命必须是長者,按现在说八九十岁以上吧,
3、72岁去世算喜丧吗?
72岁去世算喜丧吗?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在我国旧时候人的平均寿命短,将柒拾岁以上人死了称之为“喜丧”,现今这一风俗延时至今还实行,但都因为人均寿命延长“喜丧”的岁数也提高到捌拾岁了,喜丧俗称“福寿全”“福寿全归”,即全福,全寿、全终,1、全福、家族庞大,人丁兴旺,儿女全在,无再婚之男、再嫁之女。2、全寿,古稀(70岁)以上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