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江西填湖广时期,估计有将近一半人口迁出。明朝人口峰值不能受到清朝”人口爆炸“这个前提影响,再去倒推,得出明朝人口要大幅度低于清初人口的结论,关于明朝人口问题,学术界绝大多数专家赞成何炳棣的观点,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计约为1.5亿,根据多种考究方法得出那么一个结论,就是明朝时期江西人口或许已经接近4000万,甚至可能超过现在江西人口(今江西人口为4600万)。
1、有人说明朝末期有人口一亿五千万,到康熙时人口只有两千多万了,这个是真的吗?为什么?
应该说,清军的屠杀还是极为惨烈的,比如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是是清军在征伐南明的过程中最为惨绝人寰的两次大屠杀,两地死于屠刀之下的民众超过百万人。明末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和东北后金与明朝作战,人员伤亡巨大,张献忠在四川建立政权失败之时,几乎屠杀全川人口,直到“湖广填四川”一百多年后才恢复过来。当时出现了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几十年的小冰河时期,气候极端反常,甚至连广州都出现过下雪的情况,
2、请问明朝时真的有4亿人吗?
谢邀!明朝应该没有4亿人,但人口突破2亿大关是毫无疑义的。关于明朝人口问题,学术界绝大多数专家赞成何炳棣的观点,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计约为1.5亿,但以葛剑雄、曹树基为代表的少数专家,在此基础上又综合各种因素加以仔细考究,认为何炳棣等或受清朝”人口爆炸“前提影响,仍低估了明朝实际人口,作出了2.05亿人口的估算。
经本人详读各专家的研究史料后,偏向于后者,即明朝峰值人口(以1600年,即万历二十八年为基准)是突破2亿,甚至还要多些!避开线性陷阱,明初人口至少有7300万首先,探讨这个话题,很容易掉落一个陷阱,那就是以线性思维看问题,以现有的人口作为最高峰值,历史上都是线性增长。其实不然,历史发展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一个波动过程,
所以,明朝人口峰值不能受到清朝”人口爆炸“这个前提影响,再去倒推,得出明朝人口要大幅度低于清初人口的结论。若是如此,明朝人口估算定然被有意压减,实际上应该采取科学的研究方式去论证,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果,葛剑雄、曹树基通过《明实录》、地方志等大量史料考究认定隐漏户问题,修正了洪武年间的人口基数。从其所著《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来看,明初民、军户两项合计为7124万,
此外,明初还有其他不列入民户统计的对象,如僧道户、乐户、匠户、灶户等,但这些户的数量不会很大,所以估计明初的实际人口(不含其疆域之外及疆域之内始终未列入统计的少数民族人口)至少有7300万。年平均增长率5‰,预估峰值人口破2亿有了比较准确的人口基数,才有可能对明代后期即十六世纪末的实际人口总数作出新的估计,首先要确定的是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间人口的增长率,
葛剑雄、曹树基采取了三个考究方法,第一是中国历史上其他阶段比较可靠的长期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第二是台湾学者刘翠溶利用族谱对明清时期家族人口的研究成果,第三是明朝人对当时人口现象的大量描述,无不说明当时当地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点。尤其是第三点,不仅是明朝人有很多记录,外国传教士也留下了不少见证,
这类记载不胜枚举,如何炳棣已经在他的书中引述了谢肇俐的《五杂姐》中的说法。我们还可以举出明代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中的一些记录,如:杭(州)城北湖州市,南浙江骤,咸延裹十里,井屋鳞次,烟火数十万家,非独城中居民也,江、浙、闽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糊,足不出外则技不售。
惟江右(今江西省尤甚,……故作客莫如江右,而江右又莫如抚州,余备兵澜沧·视云南全省,抚人居什之五六,初犹以为商贩,止城市也。这些记载尽管没有定量分析,但足以说明,至少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人口已经相当稠密,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人口外迁,以至远达云南、缅甸,既然连北方也有3.4‰,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很难想象,南方这些省在万历中期以前的人口增长率不会比此数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