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曾在济南大兴佛寺,仅在历山一处,就开凿了石窟九座,摩崖造像百余尊,山腰上还修建了极乐洞,塑佛像及菩萨三尊,浮雕佛像数十尊,从此历山遂有了“千佛山”之名。如果告诉你山东省压根就没出过皇帝你可能不会相信,这么一个文化大省,孔圣人都出在山东,却没出过皇帝。
1、有人说“历史上山东很少出皇帝,却出了很多皇后”,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很简单,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换言之,山东是他的思想发源地,儒家思想传播和普及的程度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高。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换言之,也就是讲究高低贵贱之分,人要认命,命中有则有,命中无则不要强求。要想当皇帝,没有不流血的政变,而孔子让人们“礼、让,试问哪个夺权的皇帝是礼让来的?称帝无非有两个途径,正统的就是继承祖先的基业,另一方面就是抢班夺权,而孔子对这些行为是禁止的,是谴责的,尊卑是严格区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教育的结果就是让人没有非分之想,从而杜绝了篡位夺权,
孔子的另一思想就是忠君,这一思想在他死后n年后得到了发扬光大。据《史记.项羽本传》记载:“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孔子的故乡鲁国)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鲁国人顽强抵抗汉军,虽然是战乱,但城内一片诗书弦歌之气,汉军把项羽的头给守卫鲁国的人看,人们确信项羽已死,这才开城投降并厚葬项羽的头,这叫弦歌拒汉师。
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影响之深,男人们没有争强斗狠的彪悍之风,没有了争权夺利的欲望,自然没有人主动把皇位让给你,所以当皇帝的少之又少。但是女人们在孔子思想熏陶下,恪守妇道,讲究三从四德,涌现了许多贤德的女人,皇帝选皇后都从山东选,比如隋文帝杨坚的生母就是山东历城人(今济南);两汉期间,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她是山东东平陵人,还有汉平帝的皇后王氏,汉顺帝的皇后伏晨,汉献帝的皇后伏寿,都是济南人。
2、济南历史上出过皇帝吗?
既然题主没有说必须生养地是济南,那我们不妨把这个话题适当扩大一下,下面三位帝王与济南都渊源颇深,第一位:三皇五帝之一——舜济南有条很有名的路,舜耕路,相传舜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历山即济南市区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内至今还散落有各种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耕山”等。三皇五帝之一的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国号“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中》:“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后来在诸子百家著述中,舜耕历山的传说多有转述。后来通过《史记·五帝本纪》的整理与转述,“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在更大范围受到人们的注意,第二位:被称为“穿越者”的皇帝——王莽史书上的王莽是篡汉之人,历经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的篡权政治生涯,从公元8年到公元23年,王莽在位16年,所创立的新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是河北邯郸人,但史料称他的祖籍是济南郡东平陵城,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有意思的是王莽被认为是历史穿越者。王莽是被喜欢穿越的网友热烈讨论的一位皇帝,王莽的治国理念,比如把土地收归国有,然后给百姓租种,私人不准买卖土地;禁止买卖奴隶,保护基本的人权;对酒、盐、铁等国家战略资源实行政府专营,依靠行政手段稳定粮、油、布等民生市场的物价;改革币制,保护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等,皆被认识是超越时代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