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37年,天津的贸易额大约占全国贸易额的1/3,仅次于上海,天津还是北方的金融中心,解放北路上有40多家中外银行,所以当时也有“南上海,北天津”的说法。在1937年时,天津的贸易额达到了全国贸易总额的33%,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有“南上海,北天津”之称,可想天津当时有多繁华。
民国时期十大重点发展的城市:1.上海(全国中心,最大最发达)2.南京(首都)3.广州(商贸航运中心)4.沈阳(当时名为“奉天”,北方最发达城市,工业中心)5.天津(北方发达城市)6.武汉(沿江重点口岸,发达城市)7.北京(当时名为“北平”,封建时期的皇城,民国有些没落)8.重庆(陪都)9.哈尔滨(东方欧洲城,发达城市)10.长春(日伪时期的伪都“新京”,极为发达,亚洲第一,日本战败后,名为长春,国内领先)。
2、民国时期天津是什么样子?
民国时的天津可不简单,绝对可以算当时的一线城市,是北方的工商业中心,仅次于上海而已,天津的快速发展始于清末,自鸦片战争以后海上贸易日益发展,天津这里不仅有传统的运河,漕运兴盛,大船也可以从海河从海上抵达天津,还是津浦铁路的起点,堪称华北海陆交通要冲,自然就是中外商贾云集。西方文化的涌入,让天津多了几分异国风味,像五大道、意式风情街等现在还是游客云集的地方,天津的起士林也是华北最早的西餐厅,所以在民国时期,天津还是华北西式风尚的引领者,自然吸引了大量的人士,
另外在北洋政府时期,天津也是下野的军阀最喜欢待的地方之一,像段祺瑞、孙传芳等人都曾经寓居天津。这一是因为天津的租界多,租界不仅生活条件优越,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法外之地,只受列强的管辖,对于军阀来说,列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惹的,躲在租界自然是安全万分,第二天津靠近北京,北京时局变动,在天津随时可以做出反应,可谓地利。
比如像段祺瑞在直皖大战失败以后就避居天津,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再次复出,大量军阀的涌入,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天津的发展。到1937年,天津的贸易额大约占全国贸易额的1/3,仅次于上海,天津还是北方的金融中心,解放北路上有40多家中外银行,所以当时也有“南上海,北天津”的说法,从这些老照片里不难看出当时天津的繁荣。
3、天津在民国时期算是历史地位最高的吧?还有别的巅峰时期吗?
天津在民国时期绝度能算一线城市了,和上海、广州并列,分别是华北、华东和华南的工商业中心、经济中心,北京和它一比都是渣,在明朝和清朝前期,天津主要是作为北京的屏障,军事意义更大,因此发展缓慢。不过清末鸦片战争以后,中外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沿海开放的几个城市迅速发展,1860年《北京条约》天津被开放为商埠,此后就进入了发展的高速期。
天津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交通方便,这里是传统漕运的重要节点,而且经海河可以进入渤海,是河北地区最好的港口之一,到了后来更是津浦铁路的起点,水陆交通都很方便,所以商贾云集,促进了天津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天津金融业的发展,在现在的解放北路上,曾经有40多家银行在这里开业,堪称华北的金融中心。天津还是直隶总督的驻地,在晚清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外交、洋务、通商等事务,
对于守旧的清廷来说,这主要是为了减少洋人进入北京,不过也让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对外交往的中心。西方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后,大量外国人在天津定居经商,西风东渐,天津多了很多西洋风格的建筑,还开出了华北第一家西餐厅起士林,天津成为西式现代生活的带头人。在军阀混战时期,天津还吸引了大批战败下野的军阀和失意政客前来寓居,像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孙传芳等人都在天津居住过,
这一是因为天津的租界只受列强管辖,躲在租界里相对安全。二是因为租界的水电设施齐全,生活条件好,第三则是天津距离北京近,一旦时局有变可以及时做出反应,东山再起,大批下野军阀政客在天津寓居,也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增加了天津的投资和消费,无疑也促进了天津的发展,在1937年时,天津的贸易额达到了全国贸易总额的33%,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有“南上海,北天津”之称,可想天津当时有多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