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传播文化的艺术形式。说书人说书的地方被称为“讲古场”,二、说书人如何说书1.道具说书人的道具主要有桌椅、折扇和醒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类的章回体小都是说书的经典曲目,深受民众喜爱,说书人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总是吊足了听众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
1、古时的说书人是如何说书的?
古时的说书人是如何说书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简单了解说书这一独特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一、什么是说书说书在宋朝开始流行,说书也叫讲书、评书,古代称为说话,在广东和闽南等地区俗称讲古。闽南的说书人被称为“讲古仙”,仙,是“先生”的谐音。说书人说书的地方被称为“讲古场”,二、说书人如何说书1.道具说书人的道具主要有桌椅、折扇和醒木。
清末民初,说书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穿长衫坐在桌子后表演,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到20世纪中叶,说书人站着说书,桌椅基本不需要了,折扇、醒木等道具也极少使用了。着装也没那么讲究了,不一定非得穿长衫,折扇,在说书人手中挥舞,开开、合合,让说书更加活泼生动。醒木,顾名思义,是说书人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的一块木块,用来提醒听众安静听书,
2.语言及内容各地的说书人以当地方言讲述各种故事,连目不识丁的听众也能听懂。说书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传播文化的艺术形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类的章回体小说,都是说书的经典曲目,深受民众喜爱。3.表演说书人表情丰富、动作夸张,口若悬河、绘声绘色,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演绎千军万马,让听众如身临其境,听得如痴如醉。
故事最能吸引人,说书人是讲故事的高手,常常会在说书高潮时留下悬念。说书人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总是吊足了听众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说书这一传统的民间语言文化艺术,自古流传下来。随着电子媒体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推广,传统的说书人已经极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在线听书栏目的音频、视频,随时可听、可看,只是少了当年讲古场说书人那种浓郁的地方特色。
2、有哪些好听的评书?
单老的《三侠剑》和《连环套》特好听,两部书中的人物鲜明性格迥异,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单老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说出了两部书的不同之处,说个笑话,老爷子在这部书里夸赞胜英黄三泰,反过来在那部书里细数他们的不是,是不是有点儿墙头草随风倒,吃谁像谁的感觉呢?《三侠剑》中以胜英和黄三泰师徒为主要人物的众群侠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站在了朝廷官府的层面,借助官府势力平山灭岛捕盗捉贼,像窦尔敦这样的绿林人物自然成了他们的敌人;《连环套》中的窦尔敦则是和满清朝廷结下了血海深仇,发誓要推翻这一反动统治政权,他痛恨欺压良善的官府以及给官府当爪牙的十三省总镖局的一干众人。
黄三泰这一人物形象在两部书中都有出现,《三侠剑》自不必说肯定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但是在《连环套》中则成了外君子内小人暗下毒手的阴险之人,李家店一战,以飞天玉虎蒋伯芳为首的众人车轮大战窦尔敦,但均以败北告终,黄三泰本想坐收渔翁之利,谁成想久战而不能取胜,便使出了甩头一子打伤了窦尔敦,迫使窦尔敦交出了山东八大处总首领的头衔,出走连环套,给日后盗御马等等精彩故事埋下了伏笔,唯一遗憾的是单老只说了《连环套》的前半部,说到窦尔敦当上连环套总辖大寨主后面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