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华胥氏怀孕十二年,因风而生伏羲,所以伏羲姓风。伏羲的童年也就是在成纪度过的,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现在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华胥氏在雷泽受孕之后又到了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她在成纪生下了伏羲。
1、请问伏羲家乡在哪里?
伏羲故里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
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该地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而自1988年以来,除2008年和2009年,受5.12地震影响,公祭活动暂停了两年外,甘肃省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江泽民同志为天水题词:羲皇故里伏羲庙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华夏第一庙:天水伏羲庙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重要佐证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地湾原始氏族遗址,在渭河上游天水市所属的秦安县五营乡。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山湾里,已经探明的历史文化遗存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米,
仅就目前发掘的1.37万平方米的面积,已经涵盖了从距今8300年到4900年前后三千多年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历史。伏羲故里古碑刻作为实物依据,大地湾不仅复原了此前我们无法想象的华夏先祖在混沌初启时的生活场景,而且还给《山海经》里女娲补天和唐代司马贞《史纪索隐》中补《三皇本纪》中关于伏羲创世的历史找到了实物依据,
司马贞《三皇本纪》说:“太昊庖牺氏(伏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秦安从西汉时期就称成纪。更有意思的是,在秦安,至今还有女娲庙,而且女娲庙,以及与“风”姓和女娲有关的当地民间传说中的几个地名——风茔、风谷、风台,都在大地湾周围!在天水市区有我国大陆惟一一座祭祀的宗庙——伏羲庙和伏羲制作八卦的卦台山,
2、伏羲的父亲是谁?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于老包杂谈关于伏羲的出生问题,很明确的一点是,他的母亲就是华胥氏后辈中的一个女子,当然也叫华胥氏,还有人说,华胥氏就是九河神母,总之她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这个女子所在的华胥氏族是一个十足的神族部落,那里的人没有领导,没有统帅,并且不死不灭,水火不侵,不惧雷霆,不避风雨,神行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