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讲,洛阳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唐朝拥有天下,李家的关陇军事集团主要依靠的是关东(今天的晋冀鲁豫一带)的豪强武力,如瓦岗军之类,而关东的士人、民众的政治信仰在洛阳,因为自东汉起,魏晋皆建都洛阳,经历五胡乱华,由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现了北方的一统,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城。
1、唐朝的中心是在西安还是洛阳?
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现如今也没谁把自家故人葬到别家地盘上吧!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西安明德门遗址五个门道,大明宫丹凤门五个门道,吹上天的应天门三个门道,明德门东南有天坛遗址,洛阳有天坛地坛社稷坛宗庙吗?唐宗庙遗址在现西安碑林北边。
2、盛唐的国都在洛阳还是西安?
首先,唐朝拥有天下,李家的关陇军事集团主要依靠的是关东(今天的晋冀鲁豫一带)的豪强武力,如瓦岗军之类,而关东的士人、民众的政治信仰在洛阳,因为自东汉起,魏晋皆建都洛阳,经历五胡乱华,由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现了北方的一统,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城,从南方讲,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马氏西晋朝的达官后裔,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阳。
其次,经济上,西安的农耕条件次于洛阳,而且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商贸繁华也非西安偏处关西所能比拟的,唐朝天子常常因为漕运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阳,名曰“就食东都”,人称“逐食天子”。再次,文化上洛阳的地位极其崇高,从语言上看,唐诗的用韵依照《切韵》,而《切韵》正是依据洛阳语音为标准制定的,而不是关西的方言。
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总的来讲,洛阳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的过程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将东都改为神都,历时15年,
3、武则天死后为什么不埋在陪都洛阳,而要选择京师附近的乾陵埋葬?
关中是唐朝的埋葬地,你这样一个西人的马仔居然这点知识都没有。武则天虽然建都洛阳,但是曾经是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死后葬在唐朝的埋葬地是天经地义的事,关中作为唐朝的埋葬地,难道不允许武则天葬在那里吗?或者说难道关中不是唐朝的埋葬地(乱坟岗吗)?另外,西安不仅曾经是唐代的陪都,而且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陪都,不仅陪都朝代多、陪都时间长,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跨越三千年的陪都。
请看以下分析:西安三千年陪都史浅析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地处华夏中心位置的河洛地区,成为早期文明的主要发源于地,广义上讲,该地区涵盖了豫西和晋南等广大地区,经过长期考古发掘,已经在洛阳发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都城遗址,这印证了司马迁“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说法。商朝末期,位于当时西部边陲的周逐渐崛起,最后,周武王伐纣取胜,在返回周地时路过洛阳,
据“周本纪”记载,武王说洛河伊河边是夏人建都之地,这里地理位置好,易于控制四方,故打算在此建立都城。武王去逝后,为完成武王遗愿,成王派周公到伊、洛河畔进行测量占卜,在洛阳建成了新都洛邑,并置九鼎于洛邑,新都洛邑的建成,西周开始迁都于洛阳,置最精锐的京城护卫军东八师于洛邑,以护卫新都。此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也先后在洛阳,使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十三朝古都,
与十三朝古都洛阳具有同样辉煌历史的,就是具有三千年陪都史的古城西安。西安的陪都史最早始于三千余年前的西周,西周起源于陕西,初期定都周地丰镐,但是由于周地过于偏西,无法控制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因此武王灭商返程途径河洛地区时就指着伊洛河边说这里是天下之中,是夏人建都的地方,在这里建都易于控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