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地震是有原因,据专家介绍四川西部山区很多,而中部属于盆地。尽管四川地区地震频发,但成都地区却很少发生比较大的地震,尽管有时候也会有小的地震发生,但从历史上来看,成都还真的没有大地震的纪录,四川宜宾的地震2000年以前本地人很少听说过,更谈不上感觉到地震。
1、16日四川宜宾发生5.7级地震,四川地区地震很频繁吗?为什么?
四川宜宾的地震2000年以前本地人很少听说过,更谈不上感觉到地震。现在地震多主要原因是金沙江上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世界之最水电站和其他大小几十座中小水电站肆意破坏大自然造成的,断裂带上修水库,蓄水和放水造成的地壳压力变化很大,就像人体表面一块最脆弱的肌肤,被重物外力不停地挤压,带来的身体震动血管破裂自然难免,包括云南鲁甸地震在内历次地震,很可能都是金沙江流域乱修水电站,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带来的惩罚,这些水电站给四川和云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
2、四川又地震了,你们经历过什么样的地震?
地震是天灾,不可避免,对四川灾害频发表示关注,对灾区人民表示同情,本人经历过的地震是九七年,还是在大理服役期间,白天晚上住在一小客车内,担心害怕,大冬天冷风刺骨,吃饭时间匆匆回家吃饭便跑出室外游荡。难忘有一天中午正在吃饭,忽然门窗咣当作响,地下似有啥东西滚动,顿时灰尘飞扬,匆忙丢碗跑到室外,预报说才四级多小震,前后住了一周多时间,预警解除,
3、四川汶川地震我们都知道,但1933年那场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的北部,苍翠的群山中镶嵌着几颗晶莹的珍珠,这就是叠溪海子群。它是1933年地震时,在岷江及其支流松坪沟上形成的7个堰塞湖,羌民称之为海子,长10余公里,海子的出水口,是个狭窄的石山嘴,激流奔涌,水花飞溅,犹如白练长悬,珍珠闪耀,云蒸霞蔚,十分绚丽。此地距成都300多公里,是一处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
然而,有谁知道,在清澈碧绿的湖水下面,竟是70多年前被地震埋没的川西北重镇——叠溪古城。叠溪古城位于岷江上游河谷东岸,旧属茂县水沟子区管辖,古城筑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627年-649年),为驻兵重镇,比茂县城凤仪镇建得还早。城墙高1丈,绕城390余丈,东面临水,其余三面靠山,呈斜方形,城南有玉津楼、祈雨台。
城北有玉垒古洞,洞上面的巨石上刻有“蚕陵重镇”4个长宽各1米的正楷大字,城西有瑞芝石。古城在后蜀孟昶广政十年(947年)为蚕陵县城,民国二年(1913)改为蚕陵乡,地震前,全城有300户人家,计1200余人,加上驻军一个连和商旅行人,大概有2000余人。震前预兆1933年8月地震前,松潘、茂县一带气候变化异常,连绵不断的暴风骤雨和大冰雹,导致山洪暴发,屡次出现地声,
叠溪周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岩洞,著名者如较场坝附近的偷牛洞、祁珠寨后山岩洞,均深不可测,夜深人静时,能听到洞内潺潺的流水声。进入夏季,洞内的流水声愈来愈大,令人产生不祥之感,5月,松潘突降特大冰雹,鸡蛋大的冰雹将青色屋瓦打得粉碎,山洪冲毁良田庄稼不计其数。6月,叠溪城东门外凉水井一带发出如黄牛叫的地声,且每至下午次数明显增多,惊动全城,惶惶不安的县民络绎不绝地前往聆听,
不久,凉水井突然干涸。邻近各县也出现了地声、地光和动物异常等现象,恐怖时刻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恐怖的时刻,民国二十二年农历七月初五(1933年8月25日)下午3时50分,叠溪发生了7.5级、烈度10度的大地震。据四川省地震局编纂的《叠溪地震》资料记载:震中区为叠溪东北12公里的沙湾,波及范围北至陕西西安,东至万县(今重庆万州区),西抵马尔康,南达云南昭通,
震中区内的沙湾、叠溪、较场坝、猴儿寨、龙池等地瞬间天昏地暗,山崩江断,群峰晃荡。叠溪古城刹那间被西北方向山崩塌下的岩石埋葬,2000余人连哼都没来得及哼一声就坠入了死亡的深渊,山坡和台地上的石砌房屋悉数倒塌,有的还随山体的滑落消失得无影无踪,沙湾位于岷江东岸,地形平坦,是松(潘)茂(县)大道上的一个驿站,有80多户人家,居民大多经营茶馆、饭店和骡马脚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