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部分女兵加入了防空部队,操作探照灯和高炮,直接参加了战斗。德国女兵大多是志愿参军,因此大部分女兵都是纳粹的忠实信徒,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女兵绝大多数都是各地的平民妇女,年轻貌美者少,良家妇女者多,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后,这支女兵队伍一直战斗到了天王府被大火焚毁前的最后一刻。
1、二战时期德国有五十万女兵,后来去哪里了?
纳粹德国覆没时,50万女兵有些战死,有些自杀,有些被俘,还有一些则趁着局势混乱的时候离开部队逃散了。希特勒掌握德国大权以后,就开始为战争做准备,由于考虑到大规模战争可能会造成人力资源紧张,兵源不足,在1935年修订《德国兵役法》时,不仅规定了所有的男性必须服兵役,还规定除了兵役外,不管男性女性都有义务为国家服务。
在这个规定下,二战期间陆续有50万德国女性加入了德国国防军,主要从事通讯、医护、文书、集中营等后方后勤和文职工作,因此也常被叫做国防军女助手,不过也有部分女兵加入了防空部队,操作探照灯和高炮,直接参加了战斗。纳粹德国覆没时,这些女兵的最终结局并没有详细的进行统计,只能根据史料粗略的做一下说明:一、在战争中战死,
虽然二战期间德国女兵主要是在后方从事文职工作,但是战火无情,在盟军的空袭中还是有很多女兵伤亡。而且到了后期,德军一再败退,有时候盟军部队进展太快,后方一样会变成战场,同样会有人因此战死,特别是柏林战役,柏林有大量的德国军事机关,这里就有很多女兵从事文职工作,在战斗中出现大量伤亡也是很正常的。二、在战败时自杀,
德国女兵大多是志愿参军,因此大部分女兵都是纳粹的忠实信徒。在纳粹德国走向覆没之际,对这些纳粹忠实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二战后期,出现了很多纳粹党徒和军人自杀的案例,其中不乏女性。三、被盟军俘虏,这些德军女战俘,有些是在战斗中被盟军俘虏,有些是战后投降以后被盟军作为战俘关押。而这些女战俘的命运又分两种,大部分文职人员因为没有直接参加战战斗,因此很快得到释放,
2、太平天国灭亡后,十万年轻貌美的女兵都去哪了?
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之初便明令要求“别男营女营,不得授受相亲。”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誓师起义,封立幼主,自称太平真主,颁布军令,规定男入男营,女入女营,虽夫妻不得同宿,客观来说,虽然这条规定现在看来似乎不太人道,但在当时确实有效的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也使太平军大大有别于明末流寇。广西大脚客家妇女孔武有力、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兵队伍的诞生,
1853年1月,太平军弃武昌顺江而下时,裹胁(也包括自愿加入)妇女达3万余人。3月攻占南京后,将城内居民尽数编入“男馆”,“女馆”,据《金陵兵事汇略》记载,至1853年12月,“女馆”中有广西约2400人,湖南约300人,湖北2万3千人,安庆2700人,金陵不足9万人,镇江、扬州约1万2千人,合计约13万,
这就是所谓10万“年轻貌美”女兵的来源。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女兵绝大多数都是各地的平民妇女,年轻貌美者少,良家妇女者多,女馆内别分“元女”和“妖女”,“元女”指的是未婚少女,“妖女”则指妇人及被污女子,分别由女军帅统领。史料上并未记载太平军女兵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根据《贼情汇纂》记载,女馆中有一技之长的从事刺绣、织锦等工作,没有才能的则从事运粮、挑砖、背盐、挖濠沟、削竹签等粗活,“妇女日供奔走操作,惫不得息,”从而得太平军女兵大多从事后勤工作,
为什么太平军会裹胁如此之多的妇女?据《贼情汇纂》所载,一开始太平军是想以众敌寡,借女子充数以壮声势,加上又有广西客家妇女的先例,使太平天国高层以为天下女子皆同,于是大肆裹胁,择貌美者充妾媵,其余则役使工作如同男子,结果受折磨而死者不计其数。这才发现女子柔弱不堪,憎恨已掳之妇女为累赘,减其粮,日给米四两,约为男子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