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加上失踪人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唐山大地震的震级是7.8级,死亡24万多人,由此可以看出,唐山大地震比汶川大地震的震级小,但伤亡却大许多,原因有三大方面,一是地震本身,二是抗震设防,三是应急救援。
1、请大家讲一些部队当兵的有什么故事?
请大家讲一些部队当兵的有什么故事?当兵五年,虽不算长,但也不短,要说当兵那些事,还真有得说。记得刚穿上军装时,心里美嗞嗞的,觉得穿上军装好帅气,因此特别喜欢照相,把相片寄给家人及亲朋好友,总想炫耀一下自己,要说当兵苦,其实最苦的还是新兵连,从百姓到一个合格军人,这个转变太不容易。那是一次脱胎换骨,不掉几层皮可不行,不过也确实锻炼人,
记得新兵连的三个月,一点也不适应,苦还不算,约束太多,从穿衣戴帽到坐立站姿,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训练是“残酷”的,为了走好正步,烈日下我曾两次晕倒;练投弹,手肿得连筷子都夹不住,三个月的新兵集训,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些枯燥的动作,踢正步、站军姿、练剌杀然而这些都是一个军人必须具备的,在汗水和泪水的浇筑中我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百姓向军人的巨大转变。
都说新兵信多,这话不假,那时通讯不发达,与父母及亲朋好友联系,全靠写信,谈恋爱也是鸿雁传情,女朋友来信会一个人躲到没人的地方偷偷看,甚至晚上打着手电钻被窝里看,那时写信是种乐趣,看信是种享受。我的那一手好字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写信有很大的关系,先聊到这,军旅生活丰富多彩,故事太多,下回再聊。我是“军旅小故事”,讲述军旅故事,敬请关注,
2、《唐山大地震》当中,为什么方登死都要生下孩子?这和她说的她是唐山人又有什么关系?
“这小猫小狗捡回家来还有两天不吃不喝的呢,何况是一个死里逃生的孩子。”这是小方登被养父母带回家后不吃不喝也不说话时,养母说过的一句话,一块预制板,一头压着女儿,一头压着儿子,救一个就只能牺牲另一个。这种情境,是任何一个母亲宁愿自己挨千刀都不愿意面对的,可在地震这种无力抗拒的灾难中,这道难题摆在了李元妮面前。
一边是不断的喊“妈妈,我痛,妈妈,救我”,一边是微若的敲石板,一边还有消防员催促再不作选择两人都有生命危险的警告,此时的李元妮心理已经崩溃成怎样,我们不得而知。最后,她艰难的选择看起来生命力更强的儿子,而另一端意识清醒的小方登,感觉被母亲彻底抛弃了,被整个世界拋弃了。被养父母带回家的小方登,正沉浸在被母亲拋弃的痛苦中,对外面的一切表现出的冷漠是她的一种本能,
被母亲拋弃的痛苦一直缠绕着小方登,在养父母的精心抚育下,小方登变得越来越优秀,虽然话少,却也十分讨养父母喜爱,但她那颗心却再也没有向人敞开过。直到遇到杨志,方登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都被他激活了,杨志不仅优秀,而且对方登十分好。这让从小缺失亲情的方登找到了归属,他们俩无话不说,甚至整个暑假,两人都不回家,整天腻歪在一起。
如果方登没有怀孕,他们应该会继续走下去,但方登的意外怀孕,让两个年轻人分歧骤然增大。杨志认为两人还没毕业,现在还不是要孩子的合适时机,方登有被“拋弃”的经历,她太了解那种刻骨铭心的无助了,她不愿意肚中的小生命还没出生就被”拋弃“。一边是执意不要,另一边是一定要生下,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分手,
和母亲相认后,元妮问女儿为什么不找找孩子的爸爸呢?方登说:”他都不要我了,还找什么啊。“因为有救援队的不放弃,方登才有了第二次生命,特别是方登在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后,对地震救援中的不放弃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杨志的”放弃“,恰恰是方登最不能理解的,这种不放弃,正是方登理解的唐山人身上的一种精神,而她身上,正流淌着唐山人的血。
3、经历过唐山地震的人们,大家对宿命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