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经历过的,那我就说说六十年代,东北的农村是怎么过春节的,我主要的就说说吃的吧。茂名以前的农村孩子喜欢在野外用泥块垒成一个土寮,说这是小土窑也成,然后生火,将小土寮烧得通红,因为那个时候东北的小麦产量低,农村的生产队小麦种的的就少,所以,各家面粉分的也少,也只能在腊月二十八九的时候,把面发了,蒸一锅馒头而已,因为还得留足过年包饺子的面,这馒头也是东北农村农民过年这几天吃的主要的食品。
1、六十年代的农村如何过春节?
谢谢邀请!六十年代农村如何过春节?我还是经历过的,那我就说说六十年代,东北的农村是怎么过春节的,我主要的就说说吃的吧!在我们东北的农村,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会养猪的,到了每年腊月天冷上大冻的时候,就会把猪杀了,这就是杀年猪了,然后把猪肉在外面冻起来,一般都是到腊月二十五的时候,把猪肉从外面拿到屋里解化,然后腊月二十六就开始烀猪肉了!而且每年在腊月十五左右,就开始淘黄米,磨面蒸粘豆包撒年糕了,蒸完之后放在外面冷冻,冻了之后敲下来放到大缸里,这年豆包这年糕,也是东北农村,腊月十五以后到正月十五,过年这段时间吃的最主要的食品!因为那个时候东北的小麦产量低,农村的生产队小麦种的的就少,所以,各家面粉分的也少,也只能在腊月二十八九的时候,把面发了,蒸一锅馒头而已,因为还得留足过年包饺子的面,这馒头也是东北农村农民过年这几天吃的主要的食品!六十年代在我们东北农村老家的地方,还没开始种水稻,所以当时没有大米吃,但是有一种旱田种的粳子,产量也是很低的,那时候生产队种得很少。
加工出来叫粳米的,吃起来比大米都好吃,每家分的也很少,也只能在春节的时候,吃上那么三顿两顿的!总的吃的就是:自己家有猪肉,都能吃到猪肉酸菜馅的饺子,还有馒头,还有粳米饭,还有豆包年糕,吃的菜只有酸菜,白菜,土豆,萝卜,粉条,大豆腐,干豆腐,所以那个时候,东北农村的猪肉酸菜炖粉条,就是过年最好最好的菜了,而且到现在,猪肉酸菜炖粉条也是最好最好的菜了!那个时候的东北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养鸡鸭鹅的,所以在过年的时候,也能够吃上一顿两顿鸡鸭鹅肉的,养了鸡鸭鹅,当然也能吃上鸡鸭鹅蛋的,而其他的新鲜的蔬菜,别说吃不到了,压根就是连看也是看不到的!吃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了,再就是挂红灯笼,放鞭炮,贴春联,祭祖拜祖,给长辈磕头拜年等等这些活动了,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但是那时候的年过得热闹,过的红火,过得也是真有年味的!而那个年代东北农村的年夜饭,是只吃猪肉酸菜馅儿饺子的,是没有一个菜的!感谢您对从善如流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2、茂名过年为什么流行了窑鸡?
这个提问会让绝大部分的茂名人觉得很奇怪。搞不明白,只有留意看到题主提问的补充题图的人才会知道要问的东西是怎么回事。实际题主要问的应该是茂名为什么会流行“泥烩鸡”?或有人写成“泥煨鸡”,题主的所谓的“了窑鸡”的“了窑”应是“燠寮(白话的土话,发音应近似up1liu1)”的“寮”。茂名以前的农村孩子喜欢在野外用泥块垒成一个土寮,说这是小土窑也成,然后生火,将小土寮烧得通红,
再将火灰扒出来,然后将蕃薯扔进泥寮里,将高块泥块敲碎盖好蕃薯,让高温的泥块将蕃薯煨熟,过了二三十分钟,扒出来的蕃薯非常香。用这方法,将土块烧红后,将腌制好的鸡用锡纸或其它顶用的纸包好,放在泥寮里,让高温泥块燠熟鸡,就是“燠寮”燠成的“泥烩鸡”,也就是这里题主所说的“了窑鸡”,实际上,这就是其它地方说的“叫化鸡”。
3、广东茂名、湛江等地的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是真的吗?
我家在湛江徐闻,正月十二是年例,到了这天,村里开始游神庆祝年例。“年例大于春节”的只是体现出年例的重要性,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这边有把年例叫做“小年”的习惯,过小年时非常热闹,村里人会举行舞狮游神活动祈求平安,顺顺利利,游神的队伍像是色彩斑斓彩带,大街小巷燃放鞭炮,鞭炮声夹杂着鼓声,锣声,喇叭声,好一幅热闹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