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的国君卫君角被迁至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卫国在建国初期虽然可以算得上西周头排的大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内耗,卫国的国力不断衰弱,帝丘一带一直是春秋时期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其附近兴起了一批城邑,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戚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新市区),当时诸侯国来卫国会盟时,半数左右都是在戚邑举行的。
1、汉朝的河内在哪里?为什么很出名?
汉朝的河内郡,初建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登基的第二年,具体位置大概是现在的豫北地区,太行山东南,黄河以北地区。河内郡下辖十六个县:汲县(现河南卫辉市)、共县、林虑县(现河南林县)、获嘉县(现河南新乡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
为什么河内在汉朝非常有名?河内地区古代是殷商国都(河南安阳)所在地,在这个地方商朝立国数百年。到了西汉时期,政府在河内郡搞了很多的防洪工程,主要这个地方经常闹水灾,防洪是为了保护耕地,汉武帝时期,河内郡到长安的驿站马匹都是由河内郡私人马提供,每个驿站50匹,可以想见当时河内地区有饲养大量的牲畜。不断推进的防洪工程,使得河内郡的人口、粮食、牲畜数量逐步增加,
(汉光武帝剧照)到西汉末年时,河内郡已经是汉王朝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了。汉光武帝刘秀在征讨四方时,就是以河内郡为自己的后勤总基地,兵源、粮食、牲畜以及其他产品都由这里提供,当时刘秀安排管理河内郡的人员时,邓禹讲了河内郡的重要地位并推荐了管理人(《后汉书》记载):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西顾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当年汉高祖用萧何镇守关中,没有了后顾之忧,才争得天下,现在河内郡人口众多,北面连接上党地区,南面临近洛阳,寇恂(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足以胜任此职务,寇恂果然不负众望,源源不断提供后勤援助,帮助刘秀夺得天下。(寇恂像)《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唐人(古代唐国)都河东,殷人(商朝)都河内,周人(周朝)都河南,
2、濮阳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
濮阳,位于今河南省的东北部,地处黄河下游平原,北与邯郸交界,东与山东省接壤,西与安阳、新乡毗邻,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就是新石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濮阳因其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而濮水原为黄河的一条支流,后因黄河改道,故道渐渐就埋没了,不过早期的濮阳并不叫濮阳,而是有着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帝丘,相传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定都之所。
周成王四年,大约在公元前1040年前后,周公东征,平定叛乱以后,将康叔封于黄河与淇水之间,建立了卫国,而帝丘便是卫国的管辖地,帝丘一带一直是春秋时期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其附近兴起了一批城邑,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戚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新市区),当时诸侯国来卫国会盟时,半数左右都是在戚邑举行的。但是卫国在建国初期虽然可以算得上西周头排的大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内耗,卫国的国力不断衰弱,
在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重耳向卫国国君卫成公借道援宋,被拒绝,结果招至晋文公的打击,将卫国很多领土都分给了宋国,而卫成公也在之前被本国的大夫撵出了国,等两年之后,卫成公在周王室的帮助下与晋文公调和,再回到故国的时候,卫国就更是大不如前了。随后,卫成公将都城由楚丘(今河南滑县东)迁都至帝丘,之后,尽管濮阳却一直是卫国的领地,但是卫国的国力却是在不断地衰弱,在卫昭公在位时期(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6年在位),卫国就已经成为了魏国的附庸,到了卫成侯(公元前371年—公元前343年在位)时,卫国的国君已经因国力不如其它诸侯而由公贬为侯了,到了卫嗣君(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93年在位)的时候,不但又由侯贬为君,连国境也只剩下濮阳城一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