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孙权为了嫁祸于曹操,将关羽首级盛在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阳,关羽虽然是蜀汉最主要的核心成员之一,但是关羽的活动地点并不在成都,也不在四川,关羽镇守荆州,最终也是在湖北被俘虏,“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说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是怎么回事?
公元219年冬,关羽败走麦城,后于临沮被吴军所擒,次年春惨遭杀害。《三国志》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一代名将关羽就此陨落,不过也由此开启了他的“神话人生”。关羽死后,民间盛传着这样一句话:“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得说说孙权与曹操之间的政治博弈了,头枕洛阳,身卧当阳昔日关羽北伐襄樊势如破竹,然由于孙吴的插足导致最终功败垂成,不但丢了荆州三郡更丢了自己的性命。
时孙权斩关羽首级送与曹操,然曹操拿到关羽首级后的做法却大出孙权所料,曹操命人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将关羽之首厚葬于洛阳城南,这便是所谓的“头枕洛阳”,见曹操如此行事,时孙权也不得不效仿,故将关羽身躯以侯礼葬于湖北当阳,是为“身卧当阳”。那么吴魏两家究竟为何都选择了厚葬关羽呢?一直以来许多朋友认为将关羽首级送与曹操是孙权甩锅的一种手段,想将蜀汉对东吴的仇恨引向曹魏,而曹操厚葬关羽之首是因为识破了孙权的计谋,而孙权效仿厚葬则是为了减轻蜀汉对自己的仇视,
这个说法确有可取之处,然对于孙权送关羽首级与曹操的意图我倒是不太认同,荆州是孙吴夺的,关羽是孙吴杀的,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就能转移蜀汉对孙吴的仇恨?难道真把刘备当傻子不成?那么孙权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个人认为这是孙权在向曹操表达自己的诚意,希望借关羽之首来向曹操表达自己与刘备彻底决裂,而望与曹操结盟一同伐蜀平分蜀地。
《三国志·周泰传》记载过这样一段话:“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昔日孙权攻破关羽后便有进取西川之心,更拜爱将周泰为汉中太守,可见孙权之志。然伐蜀非凭东吴一己之力可成,故需联曹伐蜀,而曹操为什么不答应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先前曹操在汉中败于刘备,后关羽又北伐襄樊一路势如破竹,曹魏可谓是元气大伤,而在魏蜀相争之际,东吴却是坐收渔翁之利,不但没有战祸,反倒轻易拿下了蜀汉的荆州三郡,若曹操答应孙权一同伐蜀,即使蜀国真的灭了,恐怕更多是成全了孙权,倒不如自己也做回渔翁,看吴蜀相斗岂不更好?故曹操厚葬关羽,时孙权无奈也只得厚葬关羽以求缓和吴蜀关系,只不过夷陵之战终究还是爆发了。
2、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洛阳关林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广种松树,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一派肃穆幽然,是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洛阳关林是我国惟一的\
关羽攻樊城,水淹七军,锋芒一时无两,曹操为避其锋芒,欲迁都也,此时东吴孙权手下的谋士吕蒙看准了时机,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获知消息后,急忙回援荆州,夜走麦城,后被吴将马忠所获,在临沮漳乡被杀,孙权为了嫁祸于曹操,将关羽首级盛在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阳,曹操识破了孙权这个“嫁祸于人”的诡计,说道:“这是孙仲谋要把我小火慢烤啊!”于是曹操将计就计,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把关羽葬于洛阳南门外”;而孙权害怕刘备,则将关羽的躯体厚葬于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