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在闹市中把我车裂,就说我是燕国的间谍罪该至此。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但长安百姓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毒头”,也并非专指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交流困难,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者,也称之为“毒头”。
1、你们家乡话“傻子”怎么说?
哈这个问题有意思。俗话说:傻子是有傻福,泥菩萨住的好屋,“傻子”,我们家乡叫“毒头”。“毒头”,也并非专指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交流困难,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者,也称之为“毒头”。我们老家有句俗语,叫“毒头毒头,银子换石头”,可见这“毒头”是何等样的人,但有时候称作“毒头”的叫“毒进不毒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毒头”他知道吃亏不吃亏。
对他不利的,他才不接受呢,这样说,他也不完全傻呀。“毒头”,在我们家乡也指老实人,弟兄之中,老大大多是老实之人。这也就有了“毒头阿大,滑头阿三”之说,像我,兄妹三人中是老大,那我就是“毒头阿大”。你还别说,我这个人从小真的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嘛,不会见乖识巧,更不会阿姨奉承,不像我弟弟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2、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二百五”这个词不是个好词,老百姓常常把做事鲁莽,说话大大咧咧的人称为“二百五”,它最早的出处大致有五种说法。其一、来自悬赏缉凶之说:战国时期,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刺杀,凶手逃之夭夭,齐王非常愤怒,发誓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又拿不住凶手,当时苏秦奄奄一息,他用低微的语气对齐王说:“大王在闹市中把我车裂,就说我是燕国的间谍罪该至此。
”然后出告示:“苏秦是个大内奸,谋刺者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告示一出,马上有四条汉子到宫中声称苏秦是他杀的,齐王问有何凭据,每个人都编了一套理由,急于领赏。齐王说:“果然勇士也,千两黄金你们如何分呢?”众人答:“我们算过了,四人平分,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斩了!”其二、来自银两之说:旧时银子五百两为一封,二百五为半封,谐音“半疯”,故而对于不通事理、装疯卖傻、行事鲁莽的人称为“二百五”。
其三、来自古币铜钱之说:宋元时期,老百姓称某人装疯卖傻为“半吊子”,原来古时的铜钱中间有孔,为了便于携带和交易常用绳子串起来,一千个铜钱为一串,俗称“一吊”,也叫“一成”。凡满五百个为“半吊”,也称“半成”,后遂用“半吊子”或“半成”来形容那些智力发育不全、一知半解,不懂却又装懂的人。后来,又因五百的一半是二百五,二百五还不如“半吊子”,连“半成”都够不上,人们便干脆把傻乎乎的人戏称为“二百五”,
其四、来自官员仪仗之说:据说唐朝长安的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但长安百姓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杆子”,
今天,“二百五”与“二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其五、来自赌博之说:旧时赌具“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是牌九中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