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34个省份地图高清
西安在中国的北方,寒温带气候,在陕西省境内,在大中国版图秦岭以北,地处关中平原,是陕西省省会城市,历称十三朝古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唐代繁荣昌盛。西安有世界八大古文明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遗迹”,并建有博物馆。有世界著名的唐僧取经佛教藏经藏经阁“大雁塔”。
2. 高清中国各省份地图
北京市 简称: 京
天津市 简称: 津
重庆市 简称: 渝
上海市 简称: 沪
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 内蒙古
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 桂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 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 新
西藏自治区 简称: 藏
香港特别行政区 简称: 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简称: 澳
山西省 简称: 晋
辽宁省 简称: 辽
吉林省 简称: 吉
黑龙江省 简称: 黑
江苏省 简称: 苏
浙江省 简称: 浙
安徽省 简称: 皖
福建省 简称: 闽 江西省 简称: 赣
山东省 简称: 鲁
河南省 简称: 豫
湖北省 简称: 鄂
湖南省 简称: 湘
广东省 简称: 粤
海南省 简称: 琼 四川省 简称: 川 , 蜀 贵州省 简称: 贵 , 黔
云南省 简称: 云 , 滇
陕西省 简称: 陕 , 秦
甘肃省 简称: 甘 , 陇
青海省 简称: 青
台湾省 简称: 台
河北省 简称: 冀
3. 中国高清各省地图
核心提示:中国七大地理区:华北地区(2市2省1自治区)、东北地区(3省)、华东地区(7个省1个市)、华中地区(3个省)、华南地区(2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1个自治区)、西南地区(3个省1个市1个自治区)、西北地区(3个省2个自治区);
地理区划,就是把某个区域的国土视为整体,然后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区域,具体来说,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几大方面,各大类下方又有更细的分类,如气候、农业、文化、行政、人口、动植物等等。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多元,人文因素多样,有各种各样的地理区划。最基本、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地理大区”。
民国划分更“横向”,新中国划分更“纵向”
民国时期的六大区划分
之前中国的六大区划分
在中国“六大区”和解放区“六大局”诞生前——中华民国时期也有大区划分,也分为六块: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塞北、西部。
民国时期的大区划分,方位选择上更重视“横向组合”,当时的华北与后来的华北相差甚大:后来划入华东的山东,划入中南的河南,都属于华北,后来属于华北的内蒙古,当时属于“塞北”。这个划分与自然地理如气候、地貌等相对一致。
建政后的大区划分,方位选择更像是“纵向组合”,以华东和中南最为典型。这个变化反映了什么呢?这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格局所致,兵分三路从北向南进行。解放过程中,基本上解放一个地方就成立军管会,东北部沿海基本上由华东野战军接收。
很明显,华东、中南的划分,为军事、政治因素主导。
华中与中原,华南与百越
华北、华中、华南这些词语是近代以来才有的,古代并没有。但是,古代也有对区位的表述。
关于华中,类似的说法有中原、中州,大体指的是今华北平原中南部,一般包括今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山西南部、河南洛阳到开封一带。今天的华中,包括古时候的中原和楚地,大体为汉代的豫州和荆州。
华南地区,在古代有一个非常类似的名词“南夏”。夏,华夏;南夏,及华夏南部。
如,华南在古代也被称为“南夏”,如《艺文类聚·卷六》引苗恭《交广记》:“诏报听许,拜津交州牧,加以九锡、彤弓彤矢,礼乐征伐,威震南夏,与中州方伯齐同,自津始也。”《后汉书·卷七十四下》:“称雄河外,擅强南夏。”
在中原文化尚未广泛传入之前,南夏之地叫“百越”。
百越,又叫“百粤”,古时粤通越,范围曾经包括自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包括干越、扬越、东瓯、西瓯、闽越、南越、骆越等,秦朝起建立过南越国,后被汉朝灭亡。钱塘江以南浙江一带称“越地”江北的苏南和杭嘉湖一带称“吴地”——江浙一带合称吴越。宋代以来,“粤”主要指岭南至今越南一带。如徐霞客将广东称为粤东、广西为粤西。民国时期,“粤”开始特指广东。
经济地理上的“中部”
字面上的华中,就是中国中部。除了行政大区,还有一个叫“中部”的词语——跟华北、华东这类词语不同,这是来自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