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回迁南京。撤销京兆地方,改名为北平特别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这一时期,北京虽不再是首都,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优势,拥有国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5. 中国首都迁都到哪里
迁都表示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由另一个城市取代的意思。主要行动是将中央政府高层重要机关总部迁移至更有利于军事防御的内陆新首都,在古代,多数国家都面对不稳定的政治、军事、经济环境,所以古代国家需要迁都的机会较多。
但亦因为古代国家行政架构较为简单,迁都相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是容易得多,现代的国家迁都要顾及将庞大复杂的政府部门有序不紊地调迁的步骤,和巨大的国家经济开支,故此一次完整的迁都可能要花上近5-10年的时间。
中国都城多在今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五城或附近[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都北平改名为北京
6. 首都往哪迁
据北京档案史料记载,1368年(洪武元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北征,攻占元朝都城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并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府。
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战争,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先建好北平城,1427年(明永乐19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并将北平改为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南京作为留都。清朝时北京亦称京师顺天府。清兵进关,又在北京定都,于是,明清两代长达500年之久,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帝国主义者阴谋炸死。同时,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全权接收北京事务。阎锡山进驻北京后,南京政府于15日宣布“统一告成”。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由此可见,北平名称最早出现于1368年,而北京名称最早出现于1427年,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尽管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
7. 首都要迁到哪里
是很长的历史过程了
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迁移的
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都是古都城市
安阳、郑州也能勉强入列
奠定了北京最为首都的,因该是金国!之后元、明、清、民国初年以及新中国都选择了这里!
8. 首都是否迁移
从全国各地。北京是首都,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的到来。
9. 首都会迁移哪座城市
唐朝都城呈现向东迁移的特点,
这与中国特殊的一种经济现象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这就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经济中心不断南移的结果之一,同时还有长安城所在黄土高原的气候逐渐干燥化,降水量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北方农业发展的单一性和南方的农林牧副渔诸业并进。
605年,也就是隋炀帝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即命开凿大运河,征调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从西苑引谷水、洛水通向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通向淮河。洛阳遂成为这条南北经济大动脉的中心之一,唐朝作为东都,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更是长期留恋于洛阳。之后五代、北宋仍作都城或陪都,相继沿用530余年
注释:
唐长安城,当时别称比较多,例如:上京、天都等等。唐朝长安城在隋大兴城为基础,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隋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
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诗形容“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10. 首都要迁到哪个城市呢
北京属于北京市政府管,位置被河北包围着。
1、北京是直辖市,又是首都,级别比省一级还高,北京市委书记可不是河北省委书记所能比的。
2、我国共有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3、北京的位置其实不好,缺水的城市,城市没有河流,但是它是明清两朝古都,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4、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等等都是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