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河南同时也要见一见邬先生,为什么在邬先生在下放后还要去见他呢。雍正先是用给予邬先生什么名份,来试探邬先生,被聪明绝顶的邬先生用“三不可用”的说辞给化解了,决定放邬先生活命,不是因为感情主导,而是因为邬先生的半隐策略让雍正勉强放心,雍正之所以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邬思道可以说是背后的第一功臣,他不仅神机妙算,而且在附着雍正的几十年里,作为老搭档,与雍正有着相当的默契,但也深知雍正的脾气秉性,也懂得伴君侧如临深渊的危险性,所以邬先生在雍正继位之后,选择了以半隐的方式,退居地方做起幕僚来。
1、《雍正王朝》中雍正到河南,邬先生为何避而不见?
感谢邀请。雍正之所以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邬思道可以说是背后的第一功臣,他不仅神机妙算,而且在附着雍正的几十年里,作为老搭档,与雍正有着相当的默契,但也深知雍正的脾气秉性,也懂得伴君侧如临深渊的危险性,所以邬先生在雍正继位之后,选择了以半隐的方式,退居地方做起幕僚来,历史上的雍正是个工作狂人,并没有像康熙一样多次下江南,一直都是身居宫中,没有一次南巡,而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有过一次,目的是到河南田文镜那看看夏汛的预防落实情况,然后是到江苏李卫那去看看新政试行的情况。
而此去河南同时也要见一见邬先生,为什么在邬先生在下放后还要去见他呢?我们先看看当时雍正的境况,雍正在继位时是危机缠身,刚刚经历完山西诺敏案、科场的舞弊案、西北叛乱等,然后京城里又有八爷党虎视眈眈,西北还有年羹尧手握重兵,专权一方,推行新政又阻力重重,所以这个时候就又想起了邬先生的神机妙算来了,想借本次南巡的机会找邬先生商议当下的军政大事。
身为一国之君总不能再把邬先生请回京城吧,这有伤九五至尊的脸面啊,那么邬先生为什么要避而不见呢?这是出于两点原因。1、来自雍正的威胁和压力,雍正继位之后,既然作为皇帝,就是无上至尊,满堂朝臣都要听从皇帝的诏曰,每件事的决断自然都要出自皇帝之口,所以像邬先生这种幕僚的话,定然不能像从前一样事事都听从了,不然何来皇帝的威严,更何况共事这么多年下来,邬思道知道雍正多少的秘密呢,
这对于雍正来说都是莫大的威胁,所以在他刚刚登基之时,便匆匆返回府内找邬思道,这时便是有杀他之心,只是被邬思道的半隐之说说服,这才让邬思道去了河南做了幕僚。而这次也算准了雍正南巡会来找他,邬思道并不再想卷入政治斗争之中,所以避而不见,2、邬思道自身的理想抱负已经实现,在雍正登基之后,老十三送别他的时候,邬思道就跟老十三说过,我的目标就是济世安民,为了天下苍生才辅佐雍正,纵观这么多的皇子里,太子外强中干,老八是个带着贤王帽子的伪君子,其他皇子为了夺嫡勾心斗角,而雍正是里面唯一办实事的人了,所以才不遗余力的辅佐雍正夺位成功。
自古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既然理想已经达成,所以自然是归隐山林,因为知道太多雍正的秘密,即使藏于偏寓,也会有被处死的风险,所以想出个半隐的说话,也就是我不走远,并且给你的心腹做幕僚,方便你监视,但我也不会再为你出谋划策了,邬思道深知各朝各代凡是开国之君侧的忠臣义士,大多是没有好结果的,而且他在康熙在位时,还是被通缉的钦犯,如果被朝堂之上翻出旧事来,雍正自然是两面为难的。
2、雍正时期的邬先生结果如何?
《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原本是一个平常有才书生,后来康熙三十六年她应试南京春闱,因为中秀才举人都是头名,此次考试也信心满满,没想到出榜时他位列幅榜之末,后来经他打探消息得知两位主考官都是搞钱之人,于是邬思道就纠集落榜举人闹科场,此案惊动朝野,被朝廷通缉,后来他就躲了,到了康熙四十六年,太后驾崩,大赦天下他才敢出来,可惜他的腿在逃亡路上被土匪打折了。
没想到他的大名、才学深得康熙四皇子胤禛的钦慕,刚好在江南募款赈灾的四爷派人将他找到,请回府里为自己出谋划策、给儿子当老师,在四爷的夺嫡之争道路上,邬思道给予四爷许多许多高明、切实可行的策略,辅佐四爷夺嫡得嫡位,顺利登基。可是,邬先生知道“与天子共富贵难”的道理,所以,在辅助四爷夺得大位后,邬先生就选择归隐了,当然此隐非真隐,而是半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