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河南农民把麦子做成饰品的时候在网上引起了种多网友的热议。秸秆处理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功能化,这个可能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也为河南农民的脑洞大开心生敬佩,处理小麦、稻谷、干木薯、次粉等代替部分玉米粉操作,处理木薯渣、红薯渣、酱油渣、豆渣、果渣等。
1、河南麦子烧毁,农民损失严重,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小麦被烧毁,几乎年年都有这情况,怎么办?一,请公安部门调查,找到原因,是人为的,刑拘,罚款,包受害人损失。二,请保险公司评估损失,按投保比例,由保险公司理赔,三,向村申请救济,由村向乡反映,解决受损村民生活问题。对这事怎么看?弄清原因,如果是乡村主管干部,防火措施不到位,该追责,追责,如果属于意外,则当另说。
2、河南农村的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后可以怎么处理?可以加工成什么,不能烧火做饭用了?
我是山东人,对于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处理,我们这里不让焚烧,秸秆还田,减少了火灾的发生,其实有些农民还是倾向于秸秆焚烧在地里,焚烧秸秆以后的草木灰是很好的钾肥,钾肥对玉米来讲是最好的不能缺的肥料,还可以烧死害虫,专家说焚烧秸秆给造成环境污染,各执其词。其实我们这里对于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都是用来送到附近造纸厂加工,还有就是加工成饲料和有机肥,
3、河南南阳适合种春小麦吗?怎么种春小麦?
南阳地区种植小麦及各种农作物,对气侯的要求也是相当严谨的,不是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种就能有收成的。尤其是对小麦的种植,农谚说得非常好,也很实用,叫作:寒露到霜降,种麦正当啷。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小雪下破股(分孽),大雪不露土。也就是说小麦的种植最好的时间就是每年秋季寒露前后,过了这二十来天,最迟也不能过了立冬时节。
春小麦在南阳区域内根本就不可能结籽,到了入夏以后用农民的话说就“急死了”,也就是说尽管植株仍是青色,但到了节令它已干死了,本博曾经见到过这种现象,并且是颗粒无收,还浪费了种籽和化肥。植物的生长,对气侯和水土的要求还是有较高的要求,古人曾经写道:桔生淮南则生桔,生于淮北则是枳。也就是说同一种树,种错了地方,虽然也结果,但是味道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水果的味了,
现在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任,也为了增加农民的收益,国家推行原产地标识。比如说现在人们为了保键,购买枸杞和三七,枸杞生长的地方也很多,究竟哪里的药效最好?当然首推宁夏,而宁夏哪个地方产的好上加好,只有从原产地标识上来区分。还有三七,当然产于云南,而云南哪个地方产的更好,当然也只能从原产地标识上来分别了,所以说,民间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讲的就是无论种植任何农作物,必须要适合当地的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这就叫要符合客观规律,违反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4、近期河南某农民将小麦晒干“上色”当饰品卖,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河南村民小麦收完不当粮食、“上色,当饰品卖”老师的这篇文章我看了,作为女生,当时我就感觉挺惊艳的。也为河南农民的脑洞大开心生敬佩,过去的老人们常说,糟蹋粮食的人是要下地狱的,父辈们教会我们从小就爱惜粮食,因为粮食来之不易。而现在人的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了,吃饭不是为了单纯的吃饱而是为了吃好!感觉缺吃少喝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是抓经济的时候,拼的是谁的日子过得富裕,钱多!所以当河南农民把麦子做成饰品的时候在网上引起了种多网友的热议!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正,反两方都各执其词!其实大家也不必这么焦虑,放眼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当餐桌上不会再缺那点粮食的时候,农民创新找路子赚钱,这样无可厚非,国家现在不就是提倡让农民如何创新致富吗?在我们内蒙古地区有大片的土地,农民靠土地来生活,而河南,四川,河北等人多地少的地方,农民单纯的靠卖粮食生活显然不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