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不希望关羽锋芒太盛,派吕蒙趁机夺取了关羽荆州的后院。撤退而关羽在最初收到荆州被夺的消息后,战略也出现了失误,刘备就选了关羽镇守荆州,谁成想关羽高傲自大,藐视江东,不能很好执行“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国策,最终导致孙吴联合曹魏报复关羽,吕蒙白衣渡江,竟取荆州,关羽也落得身首异处,为天下笑。
1、三国时期,如果吕蒙不偷袭荆州,关羽北伐能成功吗?
关羽北伐根本不会成功!①只要曹操命类似郝昭之类的将领坚守不战于西线,诸葛亮出岐山转战千里运粮艰难,最终必以无粮而退兵。②以关羽的谋略和荊州的那点兵将,想面对兵多将广且足智多谋的曹操而取胜,无异于痴人说梦,迟早必败!即使刘备从西川调兵支援关羽,也是千里征程,远水难解近渴!③若关羽败,东吴又岂能置不理?东吴必会趁势出兵,与曹操平分荊襄之地!结果还是偷荊州!,
2、关羽被吕蒙追杀,刘备和张飞得到消息后,为何见死不救?
三国演义中,令人十分遗憾的事就是关羽败走麦城,自此以后,三国的节奏极速加快,各种人物快速死亡,我们喜欢的刘备集团也开始走下坡路,失去了一争天下的机会。而这期间也有一件事情令大家十分奇怪,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吕蒙大军追杀时,他的两个结拜兄弟刘备和张飞为何见死不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先理清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起因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何关羽要去打襄樊之战,当时刘备刚刚取得汉中大胜,兵士疲惫,按理说是不希望大动兵戈的。那么是关羽私自去打襄樊的吗?按照演义中的说法,此战的起因还真不怪关羽,他也是听命行事,当时刘备取得汉中大胜后,自封为汉中王,并上表给汉献帝,汉献帝当时哪里有权利?权利都在曹操手中,当他看到刘备称王的消息后,十分愤怒,想要起兵攻打刘备,不过司马懿阻拦住了,他建议先联合东吴袭取荆州,这样的话刘备必然会出兵援助关羽,曹操下一次出兵进攻汉中,所面对的蜀汉军队就会少很多,压力大减。
曹操认为这个建议很不错,于是派人去联合东吴,联合东吴袭取荆州的消息被刘备探知后,他立马找到诸葛亮等一众谋臣商议。原文:汉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按书中的说法,关羽之所以出兵襄樊,其实正是来源于刘备的命令,
而刘备的目的只是让关羽击败曹仁,攻取樊城,使敌人胆寒,不敢再结盟图谋荆州。刘备并没有想此时战斗,会大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襄樊之战关羽出兵襄樊,前期一直打得很顺利,击败曹仁,使得他不敢出城迎敌,只能坚守。而曹操得知关羽来袭,派出了于禁统兵救援,结果被关羽打的大败,此战后,虽然关羽军队仍然保持较强战力,但是兵力已经略显不足了。
而曹操是家大业大,在于禁失败后,他又派徐晃前来,迫于无奈,关羽抽调了用于防范东吴的荆州兵,前来樊城前线。最终荆州被袭,前线战事也不利,关羽只能撤退,根据关羽的表现来看,显然,他没有理解到刘备真正的战略意图,他只是一定要完成刘备给出的任务,攻取樊城。实际上,当他水淹七军,震惊华夏时,战略目的就已经完成了,不需要再抽调荆州兵来到襄樊前线了,
撤退而关羽在最初收到荆州被夺的消息后,战略也出现了失误。面对东吴和曹魏的夹击,他没有想着撤退,而仍然打算走陆路去进攻荆州,重新夺回荆州,走到半路,傅士仁、糜芳投降,各地城池陷落的消息纷纷传来,此时,关羽仍然没有打算撤退,下令急行军,要重夺荆州。然而,军心已经不可用了,原文:关公率兵取荆州,军行之次,将士多有逃回荆州者。
关公愈加恨怒,遂催军前进,关羽军队走到半路,遭到了吴军的埋伏,东吴带了大量荆州本地人前来,叫阵关羽的荆州兵,说吴军到荆州,秋毫不犯,希望尽快投诚,家人尽早团聚。当时的情景,本就人心惶惶,这番话一出,荆州兵的军心彻底散了,出现了大量的逃亡,此时,关羽见形势不对,才打算撤退,然而他已经失去了最佳撤退时间,最终只能败走麦城!那么此时的刘备和张飞呢?其实他们是完全不知道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