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许昌的人才地位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地方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许昌同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曹操选定许昌同样看重许昌地区的人才资源。一、许昌的历史地位许昌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许昌的经济地位许昌位于中州平原的西部,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适中,农业、渔业、畜牧业均较发达;许昌远离洛阳、关中战乱地区,相对稳定,经济相对繁荣;许昌交通便利,北临黄河,东接广阔的黄淮平原,南通富裕的江夏郡,西南与南阳盆地相望,便于粮草集中疏散。
1、曹操的祖籍是哪里?
这个没有争议。曹操是东汉末年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当时的谯县,是天下十三州豫州的治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曹氏家族、夏侯家族都是谯县人,另外华佗、阮籍、许褚等人,也来自谯县。曹操起兵,首先曹氏、夏侯氏提供了大量的人财物支持,又得到陈留卫兹的资助,今天,在曹操故里,发现了曹操家族墓群,其中有曹操祖父曹腾的墓,已被历史证明是真实的。
曹操年轻时看不惯政治黑暗,曾弃官回乡读书,就在谯县,曹操、曹丕多次南巡谯县,看望家乡父老。谯县在三国时军事地位非常重要,随着魏吴冲突焦点转到合肥,谯县成了稳定的后方军事基地。曹操在此操练士卒,今天亳州曹操地下运兵道仍然存在,还有点将台等军事遗迹,曹操、曹丕在谯县训练水军,沿涡水进入淮河,然后进入巢湖水面,这就是曹魏伐吴总是出兵合肥的原因。
2、三国许昌在哪里?
许溯华夏千古都,昌临故土城,三国时期的许昌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又被称为莲城。管辖两个市辖区,两个县级级市并且有两个县,总面积达到4996平方公里,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厉兵秣马,成为一方诸侯,逐鹿中原。通过截获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征吕布、灭袁术,战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建立曹魏政权,三国时期的许昌属于当时的哪个州,笔者认为,当属于豫州。
首先对比地图难发现,三国时期的许昌属于豫州,曹操发源于许昌,四处征战,当时的许昌属于颍川郡、豫州,当时的长社县、颖阴县、许昌县、鄢陵县都属于颍川郡。三国时期许昌位于现在许昌市东南十五公里左右,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区,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达许昌,当时许昌被称为许县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丞相的职位。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受禅让称帝,就是在许县,因为曹魏的根基昌于许县,于是曹丕把许县改名为许昌,而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许昌市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董卓祸乱朝纲,迁都长安,洛阳也化为一片废墟,而曹操把汉献帝迎接但许昌,扩建了皇宫府邸,人口也是当时最多的城市,武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当时的农业发展最快,曹操有在此处大量屯田,发展经济,许昌成为当时曹魏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成为曹操重要的粮草基地,物资供应站。最后许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3、曹操为何要定都在许昌?
一、许昌的历史地位许昌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本来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后来,曹丕篡汉称魏,因“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曾建都阳翟,也就是如今许昌禹州;商朝许地分布有历、有熊氏、昆吾、康等诸侯国和部落;西周许地分布有历、康、许、鄢等诸侯国和城邑,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韩、魏、郑、楚所据,秦王政十七年置颍川郡,辖许县、阳翟县、长社县、鄢陵县、襄城县等12县。西汉东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时期,析许县,置颍阴县;然后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鄢陵县、襄城县均属颍川郡,王莽新朝时期,将颍川郡改为左队,阳翟县改为颍川县,鄢陵县改为左亭并入许县,许县、颍阴、长社、颍川等县属左队。
东汉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东迎汉献帝至许县,称许县为许都许县,从此许昌成为汉朝末代都城,二、许昌的战略地位许昌地处中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许昌西北依靠嵩山山脉,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山脉横亘,总之三面环山,只有东部是开阔的平原,许昌北有袁绍,东有吕布、刘备,东南有袁术,南部有刘表,西南有张绣,关中、洛阳地区还散布着众多反曹的残余势力;可以说许昌四面是敌,只有选择这样易守难攻的地方,才能在中原建立稳固的大后方,才有逐鹿群雄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