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为“阳”,襄阳城在汉水即“襄河”以北,应名为“襄阴”,为何叫襄阳。几十年老襄阳人一时半会还是改不掉叫自己襄樊人,纵观襄阳一带地势,襄阳的北边是汉水冲积平原,并没有山,至于为什么叫襄阳,襄阳得名的三种说法1、一般人认为,汉水经过襄樊这一段,名叫“襄河”(流传在天门仙桃一带的小调《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内容,就名叫《襄河谣》)。
1、襄阳为什么叫襄阳,不是应该叫襄阴吗?
襄阳的这个名称由来,还是要从“襄”字入手。否则,单以“阳”入手,就有两种情况,我们都知道山南水北曰阳,在不知道“襄”到底是指山还是指水的情况下。讨论“阴”或“阳”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汉代的应劭认为襄是水名。“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这句话出自《水经注》,根据同文其他描述,我们知道,应劭所推测之襄水,就是当今被称为南渠的一条小水道。
襄水位置示意图这就产生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襄水这么小,古人为何无视紧挨着的更为波澜壮阔的汉江(汉代称沔水),进而以沔或汉作为此地城市之名呢?因此后世就有人怀疑应劭和郦道元的观点。南朝陆澄做《地理志》(今佚),曾言“襄阳无襄水也,”(《太平寰宇记》转引)。因为《太平寰宇记》作者宋人乐史只记这一句话,因此也无从得知路澄的其他认识,
但是《太平寰宇记》收录了南朝另一本叫《荆州图副》的书有云:“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始置襄阳郡,以地在襄山之阳为名”。襄阳有叫襄山的山吗?纵观襄阳一带地势,襄阳的北边是汉水冲积平原,并没有山,因此襄山之说也是无稽之谈。由此可知,汉晋之时诸地理记载,大多是根据襄阳这个已经产生并流传开来的名字,去反推其地名依据,因此就有襄水、襄山之谬论,
那么“襄阳”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襄”字的本意又是什么?南朝《荆楚记》有云:“水驾山而上曰襄”。“水驾山上”这一地理意象不太容易想象,但是这个说法给我们一种启示——“襄”字表达一种山水形势,而非单独指某山或者某水。看来襄字的内涵还是挺丰富的,《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此句有注云:“襄,上也;包山上陵,浩浩盛大若漫天,”在此句中,“怀山襄陵”中的“襄”便有“上”的意义,形容的是洪水滔天、环绕山陵的景象。再回到襄樊的地理环境,襄阳城紧邻汉水,古代的汉水水量充沛,正所谓“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降雨集中,河流暴涨之时,就会在襄阳这个拐角之地形成玉带绕山,“怀山襄陵”之景象,
2、襄阳为啥叫襄阳?你知道原因吗?
至于为什么叫襄阳,襄阳得名的三种说法1、一般人认为,汉水经过襄樊这一段,名叫“襄河”(流传在天门仙桃一带的小调《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内容,就名叫《襄河谣》)。山南水北为“阳”,襄阳城在汉水即“襄河”以北,应名为“襄阴”,为何叫襄阳?2、《荆州记》说“驾山而下谓之‘襄’”,襄阳城南岘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襄阳城因此而得名,
东汉应劭也这样解释说:襄阳“城在襄水之阳”。3、襄阳城的得名可能与牛郎织女在天河的浪漫神话传说有关,汉水和天河在先秦的口中都叫“汉”,在他们的心目中,汉水和天汉是一回事。西汉毛苌《诗传》就说:“汉,天河也,”刘邦被项羽封在汉中,心中不满,萧何劝刘邦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抚其民,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3、襄阳在全国知名度怎么样?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了襄阳?
襄阳在全国知名度大吗?看到这个提问,心中不乏五味杂陈之感!说起襄阳知名度,不得不谈历史文化,在我看来它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多时代全国性中心城市,自周朝起,襄阳市辖区范围内已成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之一,作为湖广一带的最高爵位的诸侯国邓国古都,封号为公,仅次于王室。在那个时期的襄阳周边,侯国、伯国居多,后来一度称霸中南的楚国则是子爵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