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湖南有句农谚“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春天雨水多,情有可缘,五月五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夏天到了,雨量本来可以聚减,可是,今年怎么了,“立夏”以后,现在马上到“小满”了,雨量不但不减,反而比春季雨水越来越多。近几年雨水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我国北方,以最新的9月份数据为例,整个北方降雨量较同期增加了1倍多,是近5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且近几年北方的降雨一反常态,暴雨频次明显增多,甚至入秋以后的暴雨过程也非常明显。
1、今年上半年雨水怎么这么多?
在我们湖南有句农谚“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春天雨水多,情有可缘,五月五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夏天到了,雨量本来可以聚减,可是,今年怎么了,“立夏”以后,现在马上到“小满”了,雨量不但不减,反而比春季雨水越来越多。雨水多对其它行业可能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农业,以往每年5、1号插完早稻,现在5月份,又过去了19天,有不少农民的早稻,还没有插完,
就是部分插完“早稻”的农民,他们也是每天冒着雨,头戴草帽,身上披上薄膜、雨衣,一身衣服被雨淋湿了,回去换,换了又被淋湿,一天更换好几次,换来换去,有的衣服被换完了,雨还是在下,一些种了几十年田的老农民都说,今年雨水太多了。早稻很可能面临着大面积减产,雨水多,推迟了扦插时间,错过了最佳插秧季节,就算插下去的禾苗,由于阳光少,生长不良,迟迟不返青,导致水稻有效分蘖减少,但这是天灾,又有什么办法去改变呢?现在最关键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水稻没插完,都是一些60~70岁的老农民,整天下雨,年纪大了害怕淋了雨会生病,请人插田120元/天,他们就舍不得花这笔钱,进退两难,
最近几天,据天气预报预测,在湖南还是中雨天气为主,继续下雨,面临着秧苗还要推迟,做农业真的是靠天吃饭,看老天爷的脸色讨吃。在此,我呼吁广大农民兄弟,今年雨水多,气候异常,对插下去的早稻,一旦天气转晴,要抓紧时间管理,对于早稻田,尽量排出多余水层,保持10公分左右浅水层,趁早追施化肥,每亩施5公斤左右的尿素,尽量促禾苗早分蘖、快分蘖,
2、为什么这几年雨水越来越多,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近几年雨水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我国北方,以最新的9月份数据为例,整个北方降雨量较同期增加了1倍多,是近5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且近几年北方的降雨一反常态,暴雨频次明显增多,甚至入秋以后的暴雨过程也非常明显。气象科学中在定义极端天气时,是以某种气象的发生概率来定义,通常这种气象的发生概率低于百分之十,就可称其为极端天气,像前段时间郑州暴雨、近几天山西暴雨等,就属于极端天气,再加上入秋以来南方持续高温,也与历史同期区别较大,所以我们确实可以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了,而这一切的根源,大概率指向全球气候变暖,
实际上,早在2016年之时,世界气象组织(WMO)就发出了警告,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多,人们要警惕越来越频发的高温、暴雨、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可能很多人会感到诧异,不明白全球气候变暖与暴雨、台风等有什么关系,因为在普通人的理解范畴里,气候变暖就是地球温度变得越来越高,但其实这只是最直接的表面影响,实际上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使地球气候系统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这里可以将地球气候系统拟人化,每一个正常人体内都有一套完善的循环调节系统,正是有这套系统的存在,使人类具备思考、消化、运动、病愈等一系列能力,正常情况下这套循环系统会持续、稳定工作,而一旦某个人类过多摄入脂肪、盐分等,就会增加身体正常系统的负担。表面上看一个人肥胖点,不至于完全影响身体正常机能,运动、思考等都可以正常开展,但肥胖也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概率,导致身体极端变异的概率增加,这里的脂肪、盐分等就相当于人类往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都具备,
3、为啥西北这两年雨水多了?
近年来,西北地区雨水比之前增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退耕还林增加了大量绿树林,二是建设美丽乡村植树造林增加了大量绿地,林带,三是国家加大了湿地保护,有效湿地面积增加改变了环境,四是沙漠改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沙漠绿化面积大面积增加,综合而言,这些因素致使大的环境有了根本变化,形成雨水渐渐变多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