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之间交集很少,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李白名满天下时,杜甫尚默默无闻。李白出名比杜甫早而且名气很大,杜甫极为仰慕李白的才华,写信约定见面,李白欣然答应,杜甫到了成都,在浣花溪畔建了杜甫草堂,说白了,杜甫就是李白的超级粉丝,李白写对杜甫的思念怀念的诗很少,几乎没有,而杜甫写思念担心李白的诗有十五篇之多,可见杜甫对李白的仰慕之情。
1、杜甫为什么钦佩李白?
这就相当于现代的“追星”现象,在唐朝杜甫与李白年龄相差十一岁,可以说杜甫是李白的头号粉丝,在当时如果各个诗人比做星河中璀璨的明珠,那么李白则是最耀眼的那颗,他有贵妃研墨、力士提靴。作为头号迷弟,杜甫一生中光给李白写的诗就高达几十首,而李白呢给杜甫写过的诗不过仅仅四首,而最出名的便是那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那一年,44岁的李白离开长安,开始游遍天下,
某一天行至洛阳,碰到了33岁还郁郁不得志的杜甫。在那次短暂分别后,李杜又于第二年在山东重逢,一同游览齐鲁大地之后,又免不了分离,临别之际,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而相对于李白写给杜甫屈指可数的几首诗来说,杜甫对于自己的这位偶像可谓是呕心沥血的写了几十首诗作,尤其是《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成为了流传千年的经典。
或许李白只把杜甫当做自己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等到下一处景点、再会新的朋友或许就会忘掉他,因为他是谪仙人,无论去哪里皆有名士交友、权贵结,而杜甫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诗人,杜甫对他来说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他对杜甫来说,却成了一生的理想,念念不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是玉海棠诗,诗词兴趣部落圈主,如果您对诗词感兴趣,欢迎关注并相互交流,谢谢!,
2、李白与杜甫关系怎样?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其中有名的句子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都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李白举世无双的诗才,然而,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却很少见,所以,世俗的观点认为,李白自视甚高,以为自己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他瞧不起杜甫作诗的拘束,艰难,就写了一首《戏赠杜甫》来取笑他。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我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于是,后人据此判断李白瞧不上杜甫,其实,很多人认为这首诗不是李白写的。况且,也没有贬低杜甫的意思,杜甫本来就瘦削,这和他读书破万卷,埋头吟诗忙,也有很大关系,李白和杜甫到底关系怎么样呢?近来,通过读书发现,李白写给杜甫的虽然少,只有两首,但份量却很重,写出了他和杜甫之间的深厚情义。
其一为《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诗如下: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首联写两人暂别又重逢,一起遍游齐鲁大地的胜迹,一起慷慨怀古的情景,这两句与杜甫写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一样,都写出了两人一起漫游的快乐经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眼又要分别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何时才能在此重逢,在秋风中举杯开怀痛饮?颈联写景,点名分别的季节和环境,在秋波粼粼的泗水边,在晨曦的照耀下,徂徕山显得更加宁静,幽艳,美好。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分别,心中更增添了难以割舍的怅惘,尾联写分别。你我如飘飞的蓬草,飘忽不定,让我们以酒作别,以酒浇愁,倾杯而饮吧,
没有哀伤,没有凄凉,诗人豪迈的感情,开朗的胸襟溢于言表。在另一首诗,《沙丘城下寄杜甫》中,也表现了两人纯洁的友谊,诗歌的后两联为,“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多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古代的鲁地,生产美酒,齐国的美女,擅长歌舞。然而,美酒也好,美女也罢,都不能消释对好朋友的相思之苦,我对你的思念如同汶水一样,浩浩荡荡向南流去,
3、李白与杜甫有交集吗?
李白和杜甫感情深厚,情投意合,其原因是他们都是爱国诗人,有相同的祖国。李白号称诗仙,虽然纵酒豪爽放荡不羁,但心思社稷;杜甫雅称诗圣,有家国情怀而忧国忧民,李白出名比杜甫早而且名气很大,杜甫极为仰慕李白的才华,写信约定见面,李白欣然答应,他们一生中有三次见面:第一次,公元744年春,他们在东部洛阳相见,一见如故亲如挚友,小住几日后分手,并约定下次见面去河南开封访道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