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广东湛江遂溪人,解放军中将军衔。湛江,这个称谓,脱离了上千年的本地历史,让人没有归宿感,△童世平,广东湛江人,海军上将军衔,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湛江”二字也未必合适,我个人认为1945年收复广州湾时,临时取的“湛江”二字太仓促。
1、一提到湛江人,你们会想起谁?
介绍三位广东湛江市籍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童世平,广东湛江人,海军上将军衔,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2004年,晋升海军中将军衔,2010年7月晋升海军上将军衔。是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我以前介绍过了,欢迎关注。△陈超,广东湛江遂溪人,解放军中将军衔,
原粤桂边纵队第六支队第十八团第一营营长。1930年6月生于赤坎区陈川济村,1946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教育员、指导员、连长、营长。解放后,任军分区参谋,后调任总参谋部参谋、处长、部长,1990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刘华秋,广东湛江吴川人,1939年11月生,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外交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2、为什么湛江人,全部说闽南语雷州话?
广东主要有三大民系,分别为广府系,客家系和潮汕系。在湛江,主要也是这三大民系,不过在湛江不是叫潮汕民系,而是雷州民系,但和潮汕民系都同样是闽南民系的分支,在湛江,雷州民分布在湛江市下辖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东海岛、硇洲岛、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等地,以及廉江市南部、坡头区西部、吴川市东北部等,是湛江最大的民系。
在湛江,广府系分布湛江市下辖的赤坎城区、霞山城区、吴川市大部分地区、坡头区大部分地区、廉江部分地区、遂溪小部分地区、徐闻小部分地区、麻章区小部分地区,是湛江的第二大民系,客家系是湛江的第三大民系,主要分布在廉江和遂溪的一小部分地区,在湛江客家话又叫涯话。所以你的问题本身就有错误,在湛江,雷州民系人口最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讲雷州话,还有各种湛江白话和涯话,
3、为什么湛江叫做“湛江”?有什么依据?
“广州湾”这三个字,是法殖民时期的名字,跟广州没关系,是旧南三都的一个地点。再说,广州湾当时也只是当时遂溪、吴川两县的部分陆地、岛屿久麻斜海湾而已,只占现在湛江地区的小部分,恢复这个名字没什么意义,然而,“湛江”二字也未必合适,我个人认为1945年收复广州湾时,临时取的“湛江”二字太仓促。这个湛字,据说来自隋朝设置的一个“椹川县”,知道著名的“椹川大道”怎么来的了吧?可穿越到隋朝喔,嘿嘿,
当时起名的人,觉得“椹”不能代表这里,所以改为“湛”,一是有水有海,二喻蓝色。“川”字是两山夹水,也不合湛江地形,改为江(平原上的大河)更合适,于是,1945年8月19日,中法签约交接广州湾,8月22日就敲定“湛江”并公布于众,貌似有改天换地的感觉,但确实太仓促了。湛江,这个称谓,脱离了上千年的本地历史,让人没有归宿感,
从历史上看,一千多年前,唐贞观时期,雷州半岛就被命名为“雷州”,清代又称雷州府,吴川、廉江,曾属化州,明清又属高州府。实际上,现在的湛江地区是过去雷州府与高州府部分地区的合并,后来,经过几次不合理的区域划分,将湛江地区变成了雷州话、吴川话、涯话、白话混合的大杂烩地区,不同文化和民系交融在一起,既冲突又融合,大家已习已为常。
那湛江到底叫什么名字比较合适,纵横哥觉得应保留“雷州”二字吧,或叫“新雷”,或干脆收回茂名,改为“高雷”,最后,强烈建议现在的县级市雷州恢复“海康”的旧名!这个小县级市就冠了“雷州”这个历史大名,它受不起啊!答案发出后,有些朋友意见比较大,我想可能是因为,湛江现在的区域,不仅包括过去雷州府的地盘,也包括高州府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有说“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