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城秋天景色众多,送别你此去心情怎么样呢关于洛阳的诗词众多,以上只是管窥一角,大唐盛世下的,都城洛阳,有多少故事待我们慢慢品味。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正当十五六岁的花季般的容颜非常美丽,《洛阳女儿行》王维【唐】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1、洛阳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描写洛阳的诗词有哪些?
洛阳,别称洛邑、洛京、京洛、神都、雒阳等,中国十三朝古都,尤其唐代以洛阳为东都,成为诸多唐诗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名。以下洛阳相关的诗词《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出去的家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朋友啊,如果洛阳的朋友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信念不改。《洛阳女儿行》王维【唐】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正当十五六岁的花季般的容颜非常美丽。《春夜别友人》陈子昂【唐】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前往洛阳的道路漫长遥远,不知道何时才可以相见?《洛桥晚望》孟郊【唐】天津桥下初冰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路上便几乎没有了行人,《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洛阳二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洛阳二月时节梨花纷飞,古秦之地的行路之人在这春天里想念归家,《送孔恂入洛》司马扎【唐】洛阳古城秋色多,送君此去心如何。洛阳古城秋天景色众多,送别你此去心情怎么样呢关于洛阳的诗词众多,以上只是管窥一角,大唐盛世下的,都城洛阳,有多少故事待我们慢慢品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刻删除,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究竟是描写长安还是洛阳的牡丹?
首先,从刘禹锡是何许人说起,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说到他的祖籍却有些复杂,得从他7世祖刘亮说起。刘禹锡乃匈奴后裔,七世祖刘亮曾仕于北魏,任冀州刺使、散骑常侍等职,当时,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所以有人说他的祖籍是无极。后北魏迁都,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从此改为汉姓,
后来,刘禹锡的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浙江),刘禹锡出生于此地,也有人说,他出生在彭州。刘禹锡19岁时游学长安,贞元九年(793),21岁的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高中进士,贞元十一年(795)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从此踏上仕途。刘禹锡的官场生涯起初还算顺畅,可是仅仅10多年之后,就变异得常险恶和不可予测,
在长安为官,刘禹锡遍赏了牡丹。当时侍中浑瑊的宅中种了很多牡丹,浑瑊系出中山(河北定州),因平叛有功被唐德宗加官侍中,后官至首相。他宅中牡丹花大可径尺,一丛牡丹竟开出千余朵,成为长安城中有名的牡丹庭院,吸引了许多人前往观赏,刘禹锡听说后也来到浑宅,看后十分惊讶,想不到世间竟有这么大、这么美的牡丹。这不仅让他大饱了眼福,也看到了牡丹与众不同的奇丽,
他在《浑侍中宅牡丹》诗中抒发了自己的感触:“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后来,他在东都洛阳牛僧孺的宅邸中也观赏到美丽的牡丹。牛僧孺是贞元年间进士,当过宰相、节度使、东都留守、御使中丞等职,他在洛阳任东都留守时,曾在归仁里修建了一座第宅,宅里也种了很多牡丹。白居易、刘禹锡常临这里观赏吟咏其间,
刘禹锡在《思黯南墅赏牡丹》中吟道:“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牛僧孺宅院的牡丹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次在人间的偶遇使刘禹锡对牡丹更有了深的感受,正是这个时候,刘禹锡写出了开头说过的那首《赏牡丹》诗,本诗是《思黯南墅赏牡丹》的姐妹篇。(《思黯南墅赏牡丹》在先为姐,《赏牡丹》赏牡丹在后为妹)第一,在后的那首《赏牡丹》其实全名就是《思黯南墅赏牡丹》,因古人惜墨如金,不喜重复以免显累赘,故略去题中描写地点的思黯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在洛阳南郭建造别墅,并把任淮南时的嘉木怪石,置之阶廷,庭中种植大量牡丹,彼时,牛僧孺常邀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于庭中吟诗唱和赏牡丹)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