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超市几乎很少自己去进货,都是当地的代理找上门,直接提供货源。开超市都会有个布局规划,包括货架如何摆放,动线怎没走,哪里是仓库哪里是烟柜收银台等,规模较小的超市,销量不大或者直接针对小区居民的,里边老板开个面包车,到附近的批发城去进货,新开超市缺乏信任基础,很多商品会现金进货。
1、社区小超市从哪里进货?
不用进货1、无论是五金日杂,还是饮料副食,哪怕是瓜果蔬菜都是有人直接送过来的,几乎不需要老板去进货,老板需要做的最多的就是售货。2、现在的超市几乎很少自己去进货,都是当地的代理找上门,直接提供货源,送货上门,旧货换走。3、有些品牌会直接占满一个架子,这种做法就需要另付超市租金,4、超市的冰箱都是饮料厂直接给拉来的,例如某夫山泉,要求就是整个冰箱里的东西只摆他的产品,有的甚至还补贴电费。
5、如果规模再大一点点,厂家直接派导购过来,工资由厂家发放,超市放只给补几百块,这个导购帮忙理一下其他货物,打扫一下卫生,6、规模较小的超市,销量不大或者直接针对小区居民的,里边老板开个面包车,到附近的批发城去进货。在每个大城市都有,7、骚操作,老板直接从某宝某东的批发市场进货,快递到店,比自己找当地经销商还便宜。
2、作为一个开超市新手,应该怎么去进货才比较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灵兽山】观点:现今不缺乏产品,超市进货渠道也是很多的,包括供应商配送和自采两种方式,但超市经营的商品是需要筛选的,只有知道需要什么,才能有目的性的进货,从而实现合理的库存、毛利和资金使用。一、进货前先做好调查论证,确定超市经营的品类、品牌和单品一个超市的商品结构不是随便组合的,也不是进了货随便摆放的,需要根据商圈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进行规划,
既然是超市不是便利店,一般品类是比较齐全的,比如有生鲜类商品,或者大包装米面油,但齐全不代表什么货都卖,否则浪费的资金很多,库存周转也很慢,导致损耗增加。开超市都会有个布局规划,包括货架如何摆放,动线怎没走,哪里是仓库哪里是烟柜收银台等,其中货架区域就是商品陈列区。通过对商圈调查,确定需要经营的品类,比如果蔬、粮油、休闲、酒饮、日化、烟草等货架区域,
同时规划每个类别需要什么品牌,比如碳酸饮料必须有可口可乐,粮油必须经营金龙鱼。至于单品可以在商品采购过程中细化完善,商品规划和品类组合是确定进货的前提。二、进货可以配送与自采相结合,做好资金有效使用和毛利最大化超市商品大部分都有成熟的品牌供应商,比如可乐、娃哈哈、宝洁等等,这些都是品牌的代理或者分销商,他们的嗅觉也很灵敏,有开超市的信息会主动上门其他,
新开超市缺乏信任基础,很多商品会现金进货。超市内针织品、日杂百货类商品可以自己进货现金采购,因为很多品牌性不强,找到区域性批发中心,就可以找到物美价廉的货源,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保质期以控制损耗,毛利空间比较大,并且很多商品不具有价格敏感性。供应商配货和自采都是基于商品规划而来,过程中筛选出来需要的商品,当然期间也会发现一些可以经营商品,
如果需要的商品没有供应商供货,或者发现价格不合适,也可以通过批发中心、其他渠道进行比价,找到最好的价格,但要确保商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这种结合可以保证资金的使用合理性,经营毛利也有一定保障,三、错位竞争植入一定比率差异化商品目前超市竞争一个难点是同质化商品太多,也就是卖的商品都差不多,除了服务体验和系统运营能力,也需要对同类商品进行一定的差异化改造。
比如休闲食品和饮料类,除了品牌也可以加入一些进口商品,或者其他品质不错的非大众品牌,这样可以避免一定程度的竞争,毛利率相对高一些,而进货渠道需要通过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取,如果渠道不好找,通过现有供应商也可以做一定商品错位组合。在商圈超市竞争密度大,选址流量不理想,或者硬件环境和消费体验不强时,差异化是一个选择,但对商品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没有经验需要积累或者找找专业人士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