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的南京可不是现在的南京哦。赵受益是宋仁宗赵祯做太子时候叫的名字,那时小太监周怀政善于伪装,常常屁颠屁颠在太子宫门前跑来跑去,给大家一种和太子很亲近的假象,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惠州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先秦时期有“缚娄”古国。
1、宋仁宗时的西京在哪里?
热播剧《清平乐》中的怀吉被放逐西京,从东京到西京好像很远,其实不然,东京汴梁(开封)距西京洛阳就三四百里。北宋四京:东京汴梁,南京应天府,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除了北京大名府在河北,其他三京都在河南。说说北宋这四京的来历,东京:北宋建立初,沿五代旧制定都开封,为东京。东京为什么又叫汴梁呢?战国时期魏都大梁,隋唐改置汴州,简称汴,金元时期一直称汴梁,
南京:北宋时的南京可不是现在的南京哦!乃河南商丘。赵匡胤曾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陈桥兵变,赵匡胤发迹于宋州,国号为“宋”,宋州古为商丘,火正阏伯居商丘,所以宋朝也叫火宋、炎宋,宋真宗时议帝业肇基之地升宋州为应天府,赐为南京。北宋时应天府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设有全国最高学府:南京国子监(应天府书院)。
2、宋仁宗赵祯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来聊聊趣事一件~北宋真宗年间,有个宦官叫周怀政,并州(今属山西太原)人,早年是个孤儿,是宋太宗可怜他,把他从战场上捡回来,交给太监周绍宗抚养,最初服侍东宫太子赵受益,赵受益是宋仁宗赵祯做太子时候叫的名字,那时小太监周怀政善于伪装,常常屁颠屁颠在太子宫门前跑来跑去,给大家一种和太子很亲近的假象。周怀政仗与太子的“亲密”关系,结交了王旦、寇准等名臣,开始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有一天看到太子给老师题字,于是求太子给自己也写几个字,
十岁的太子对老师倒是恭恭敬敬,题写了“寅亮天地弼予一人”,接下来像开玩笑一样,给周怀政提笔写下“周家哥哥斩斩”几个字。可能是提醒这家伙注意一点,少跟领导套近乎,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货色?宋真宗封祀泰山,周怀政受命负责后勤工作,因建造行宫有功,被封为昭宣使,开始踏上仕途,真宗病重期间,周怀政密召大臣杨崇勋、杨怀吉等人,阴谋策划诛杀宠臣丁谓,迎立皇太子赵受益,以寇准复任宰相主持朝政,从而剥夺刘太后的权力。
宫变尚未实施就流产了,其中参与策划的“二杨”事到临头害怕了,下边那东西还在的还不如割掉的硬气,于是反水投靠了丁谓,把谋杀计划和盘托出,一屁沟子冷汗的丁谓大惊失色,立即夜访军方重要人物曹利用寻求庇护。次日清晨,曹利用入宫觐见,宋真宗闻听奏报勃然大怒,迅速逮捕了周怀政等人,周怀政倒是很仗义,也不乱咬,也不辩解,很快招供认罪。
宫变失败后,周怀政被斩首示众,监斩官在他临死之前痛斥他:“你一个太监,自持与皇太子关系亲密,四处炫耀,你特么不是找死吗?真是死有余辜啊!”当年太子那句“周家哥哥斩斩”一语成谶,周怀政党羽皆被抄家发配,其养父周绍忠早就看不惯养子的不自量力,曾经说过:“斫头竖子终累我!”——这挨千刀儿的逆子,早晚得连累我啊。
这话也应验了!周绍忠因为规劝养子,不要倒行逆施,因而得以免死,但活罪难饶,宋真宗虽然知道太子没有参与宫变策划,但是暴怒之下,还是产生了废掉太子赵受益的想法。幸好宰相李迪苦苦相劝:“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皇上您有几个儿子啊?咋能有这种想法呢?太子赵受益有惊无险,最终在宋真宗驾崩后,成功登上皇位,更名赵祯,史称宋仁宗,
3、惠州市为什么叫惠州?
惠州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先秦时期有“缚娄”古国。西汉前期近百年间,处于赵氏南越国治理之下,隋开皇十年(590年),设循州总管府,那时候惠州叫循州,管辖归善、博罗、河源、海丰四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循州改称龙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改置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