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广东中山翠亨村人,祖籍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人(正宗的广府村落)。现在的客家人确实有很多人被广府人同化的现象,但在当时绝无可能,翠亨村人无论相貌、语言、饮食、风俗、装束、建筑等都是典型的广府人,没有半点客家人的影子,中国佛教实际创始人是广府人六祖慧能;中国的革命先行者是广府人国父孙中山;中国的留学生之父是广府人容闳;中国的维新之父是广府人康有为;中国的新史学之父是广府人梁启超;中国的建筑学之父是广府人梁思成;中国的铁路之父是广府人詹天佑;中国的航空之父是广府人冯如;打得清军闻风丧胆的袁崇焕是广府人;中国的物理之父是广府人吴大猷;中国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是广府人;中国第一个总理是广府人唐绍仪等等,广府群星璀璨,就不一一列举。
我们白云区,旧称上番禺,各村均以氏族聚居,大的村落可达到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宋未元初,受兵祸南下的,而当中很多江浙地区的,从江西,湖南进入广东!现在的韶关南雄市,珠玑巷就保存各氏族南下记录,并建有大量宗祠,供后人拜祭先祖!我们谢氏在珠玑巷,除旧祠外,又新建了一座新祠,供各地的謝氏宗亲联络,拜祭!并在2019年未举行了开祠大典,除两广外,各地都有谢氏宗亲到场庆祝!。
2、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我姓陈,在中国算得上大姓,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由此可见陈姓人数之多,我们这些陈姓宗亲都有一个统一的,可考证的祖籍,那就是江洲,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市。现在很多继续传承着陈姓古时家风的陈姓家庭中,都在家中显著位置悬挂着“耕读传家”,“义门世家”之类的字画匾额,在家族中流传着“天下陈姓出义门”的传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北宋时期说起。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位于江洲的义门陈村迎来了骨肉分离的一天,这个北宋闻名全国的超级大村庄在一片悲痛欲绝的哭喊声中,被迫分离,而在此之前的义门陈村,3900余人聚居一起,已经322年。这个村庄从公元731年开始建立,由陈姓始祖陈旺创建,先后多次受到唐宋两朝帝王的亲笔旌表,“义门”称号由此而来,
(百犬同槽)根据诗人陆游著作记载,唐朝时的义门陈村,每天到开饭时间,近千人坐在一起共同进餐,秩序井然。不仅如此,村中养的100多条狗都在一条废船中进食,称为“百犬同槽”,“一犬不至则群犬不食”,唐僖宗不信有此等奇事,派人送来一百多个肉包子喂狗,看看真实的反应。果然,包子倒到破船里后,一条小狗先叼着一个包子向柴房奔去,原来柴房中有一只年老体衰的狗,这些狗要先喂它吃了后,自己才吃,
(义门陈分庄图)到嘉祐七年,义门陈已经历了322年,全家3900余口,田庄无数,按需供给,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大学——东佳书院,专门教育陈姓子弟。宋仁宗在包拯、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为抑制义门陈进一步发展,对朝廷造成威胁,同时,也希望以义门陈事迹为样板,教化全国人民。在同年七月,派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治奉旨对义门陈进行监督分析,并赐予291块金牌,将江洲义门陈分为291庄,依次抓阄分迁至各路、州、镇,
3、孙中山祖籍是客家人还是广府人?
国父孙中山,广东中山翠亨村人,祖籍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人(正宗的广府村落)。孙中山的先辈第五房礼赞搬到中山市,根据孙中山故居“孙氏家谱记载”,孙氏迁徙的过程:南雄珠玑巷――东莞员头山――上沙乡――香山涌口――左沙头――迳仔朗――翠亨。东莞孙氏到香山后,落脚于南蓈左步村,其后,孙达成(孙文之父)娶杨氏为妻,并落脚于翠亨村。
如果孙中山不是名人,他永远是广府人,翠亨孙氏是一个典型的广府村庄:翠亨孙氏说的是一口地道的广府石岐话,不会说客家话。翠亨孙氏住的是三间两廊结构的广府建筑,不是客家围屋,翠亨孙氏舞狮是广府南狮,不是客家狮。翠亨孙姓吃的是香芋扣肉,不是客家酿豆腐和梅菜扣肉,翠亨孙氏听唱的是广东音乐,不是客家山歌。翠亨孙姓是广府装束,没有客家凉帽和客家蓝衫,
翠亨孙氏都是典型的广府人相貌:长颅大脸,大眼睛,目光深邃。大家搜索孙中山、黄飞鸿、邓世昌这几个广府名人,是不是相貌非常相似呢?翠亨孙氏有缠足陋习,这也是广府民系及中国大多数汉族共有的陋习,而客家人是没有此陋习的,翠亨孙氏每年都有到东莞长沙村扫墓的传统,彼此承认族源相同,拒绝承认紫金孙氏,孙中山的祖先迁入中山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客家人迁入广府地区也不过是二百多年的历史,清朝以前清一色广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