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 > 湖州市 > 胡瑗,博雅专精 明体达用出处

胡瑗,博雅专精 明体达用出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11 07:59:48 编辑:湖州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博雅专精 明体达用出处

明体达用 语出胡瑗“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夙夜勤瘁,二十余年”

博雅专精 明体达用出处

2,因为什么缘由胡瑗又被称为安定先生

胡瑗,字翼之,江苏泰州如皋人,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又称其为安定先生。胡瑗家族世代显赫,始祖胡遵为晋车骑将军,后裔中曾有过两位皇后和太后,另有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十余人。胡家家境从胡瑗的父亲时开始改变,胡瑗的父亲胡讷曾任宁海军节度推官,这个官职在当时属于下等官吏,俸禄较少,胡瑗一家昀后竟然步入了“家贫无以自给”的境地。

因为什么缘由胡瑗又被称为安定先生

3,胡瑗字翼之如皋人七岁善属文翻译

胡媛,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南通如皋)人,七岁的时候就擅长写作。
搜一下:胡瑗字翼之如皋人七岁善属文……翻译

胡瑗字翼之如皋人七岁善属文翻译

4,苏湖教法胡瑗怎么读

hú yuàn。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泰州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北宋时期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生于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宁海乡胡家庄,后迁居如城严家湾。 因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和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简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讲求“明体达用”,开宋代理学之先声。先后主持苏、湖两州州学,所创“经义”、“治事”两斋,为高等学校分系分科的开端。 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嘉祐三年(1058)因病赴临安其长子胡志康处颐养,离京时,送行者百里不绝。次年病故,谥文昭,葬于浙江乌程。如皋胡家庄有衣冠冢。著有《尚书全解》《春秋要义》《周易口义》《皇祐新乐图记》等。

5,是胡瑗澈顺口还是胡澈瑗顺口呢哪个适合男孩

第一个适合男孩,因为练起来像男孩的。听到第一理解像男孩。第二个适合女孩,因为瑗在后面。瑗适合用在女孩子名字上。听起来也压韵…
胡澈瑗适合和女孩.胡瑗澈适合男孩.
第一个顺。

6,胡瑗的明体达用是什么意思

明体达用是中国古代实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宋元明清以来的“实学”思潮肇始于二程。二程“实学”概念的提出首先是从经学导入,并明确地提出了“治经,实学也”的命题。明体达用内涵却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学所能范围,从某种程度上说,二程称“治经”为“实学”,只是在借题发挥,从另一方面来说,二程始终固守着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实学”一词又指向一种“经世致用”之学。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二程来说,与“义理性命”之学一样,“经世”之学同样是其理学体系中应有的命题之一。二程所谓“实学”者,是要明其体之“实”,又能达其用之“实”,可谓为有“实体”、“实用”之学。扩展资料历史由来 :明体达用的教育指导思想,从最初在泰州创办“安定书院”开始萌发。范仲淹在景祐元年(1034)任苏州知事后,奏准朝廷批准兴办苏州州学,特聘自己“爱而敬之”的胡瑗为教授(一校之长)。胡瑗在苏州州学潜心讲授学术,规肃学风,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明体达用教育理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培养出了一批经世治国的栋梁人才,苏州州学因此名扬天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体达用

7,唐朝王观诗人

生平简介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海陵(今江苏泰州) 人,为胡瑗门人。嘉佑二年(1057),任大理寺丞, 知江都县。累官翰林学士。因词作《清平乐》有“黄 金殿里,烛影双龙戏”、“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 整搔头”等句,忤太后旨,翌日罢职。遂自号逐客, 或称王逐客。往在太学时,秦观父赞其“高才力学”, 故亦取子名为“观”。词集有《冠柳集》,不传。今有 赵万里辑本。

8,胡瑗的教育思想

明体达用。胡瑗为了贯彻“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创立了分斋教学的制度。他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志向施教。经义主要学习六经;治事又分为治民、讲武、堰水(水利)和历算等科。凡人治事斋的学生每人选一个主科,同时加选一个副科。另外还附设小学。这种大胆尝试,即使学生能领悟圣人经典义理,又能学到实际应用的本领,胜任行政、军事、水利等专门性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如长于经义之学的孙觉、朱临、倪天隐等,长于政事的范纯仁(范仲淹之子)、钱公辅等,长于文艺的钱藻、腾元发等,长于军事的苗授、卢秉等,还有长于水利的刘彝等人。言传身教胡瑗在苏、湖执教的二十年间,亲手制订了一系列教育规章制度。如学校作息规定:一般上午讲解经义,课后复读500遍;下午讲解历史,复读100遍;晚上讲解子书,复读300遍。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言传身教,并规定师生之间的礼节,自己常常“以身先之”,盛夏之季,他也整天公服端坐堂上,决不稍懈。有一次,学生徐积初次见胡瑗,头稍稍有些偏了,他就直呼“头容直”。这使徐积从中受到教育,时刻警示自己不仅要仪态端庄,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心也要正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胡瑗

9,范仲淹和胡瑗

都不是,范在1014年中举,此时胡在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呢。不过胡对范有举荐之恩,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宋仁宗派范仲淹守西北边陲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年48岁的胡瑗又由范仲淹推荐任陕西丹州(今陕西宜川县)军事推官,参与幕府军事谋划,并撰《武学规矩》,建议国家大兴武学,以抵御外部侵略。
范仲淹是
你好!三人行 必有我师 谁都可以使谁的老师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10,宋史胡瑗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译文【胡瑗传】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于吴地,达四十余年。  景..初年(1034),朝廷改定雅乐,下诏求通晓音律之人。范仲淹特荐举胡瑗,胡瑗以平民的身份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咨询。之后,和镇东军节度推官阮逸一同校定音律,分别铸造钟和磬各一。他以一粒黍子的长度为一分,从而制成尺,律的长度为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围的直径为十分三厘九毫三丝。又以大黍之长累而成尺,小黍之长实龠。丁度等人认为胡瑗所做不合古制,故罢之不用。后授胡瑗为秘书省校书郎。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史,任胡瑗为丹丹推官。不久胡瑗任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胡瑗教导学生颇有方法,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并能以身作则。即使在盛暑天也一定身着公服坐于堂上。师徒之礼甚严。胡瑗视学生如子弟,学生们也信任爱戴他如父兄一般。跟随他学习的常常有数百人。庆历年间(1041~1048)朝廷兴办太学,派人到湖州学习胡瑗教学之法,并因之制成学规。又召胡瑗为诸王宫教授,胡瑗称病不上任。后做太子中舍,以殿中丞辞职。  皇..中期(1049-1053),朝廷又铸太常钟磬,派人召胡瑗、阮逸和近臣、太常官议事于秘阁,于是经常做乐事。后又以之为大理寺评事,兼任太常寺主簿,胡瑗推辞不上任。一年以后,授胡瑗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太常钟磬铸成后,胡瑗升迁为大理寺丞,皇上赐之以绣着银鱼的红袍。胡瑗就住在太学,这时他的学生更多了,太学住不下,就租太学近旁的官舍安顿。礼部所录的官员中,胡瑗的弟子常占十之四五,无论才能高下,他们皆注意修身养性,严谨自律。穿戴举止,也往往相似。别人遇见他们,即使不认识,也都知道他们是胡瑗的弟子。嘉..初年(1056),胡瑗擢升为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这时他仍然管理太学。不久,胡瑗染病不能上朝,以太常博士而辞官,告老还家,众弟子和朝廷官员在城东门外为胡瑗饯行,当时将此事传为佳话。不久,胡瑗病终,皇上下诏厚赏其家,并帮助办理了胡瑗丧事。

11,问一下竽笙是谁

战国到汉代的文献中,也是共同记载着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 在《周礼·春官》中有:“笙师……掌教(歙 )竽、笙、管……”这里“笙”又成了官名,是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乐器的官员。 据记载,隋唐时期竽虽存在,但在一些曲目演奏中已不再使用,而笙则随处可见。 到了宋代,竽销声匿迹, 已不存在了。北宋皇二年(1050年)左右,阮逸曾用过“竽笙”的名称。由此可见,由此开始,笙与竽已经合二为一了。  阮逸(又称阮逸女),字天隐,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景祐二年(1035),典乐事。庆历中,以诗得罪,除名贬窜远州。皇祐中,特迁户部员外郎。与胡瑗合著有《皇祐新乐图记》。
是乐器名,不是人名!

12,胡瑗的历史地位

胡瑗一生的人格风范,成就业绩,不仅受到北宋王朝的充分肯定和北宋学子、学者的倾心敬仰,而且受到后世历代人们的钦佩。宋神宗《御题胡安定先生》赞曰:“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师运而尊,如泰山特屹于诸峰。法严而信,如四时迭运于无穷,辟居太学,动四方欣慕不远千里而翕从。召入天章,辅先帝日侍启沃万言而纳忠。经义治事,从适士用。议礼定乐,以迪联躬。敦尚本实,还隆古之淳风。倡明正道,开来学之颛蒙。载瞻载仰,谁不思公?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宋代的许多名贤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蔡襄、米芾、司马光、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或为之作像赞,或为之写墓志、墓表,称颂他为“苏湖领袖”、“东南模范”、“三吴木铎之鼻祖”、“百代帝师之功臣”、“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王安石《书赠胡翼之》更曰:“孔孟去世远矣,信其圣且贤者,质诸书焉耳。翼之先生与予并时,非若之远也。”把胡瑗与孔孟置于同等的地位。至明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下诏,尊胡瑗为“先儒胡子”,“从祀孔庙”,至今山东曲阜孔庙内,“先儒胡子瑗之位”的牌子,仍与韩愈、朱熹等先儒牌位排列在一起。胡瑗与孙复、石介在历史上还有“宋初三先生”、“理学三先生”之称。理学又名宋学,是宋代儒家的哲学思想。汉儒治经侧重名物训诂,宋儒则多以阐释义理,故名理学。胡瑗坚持朴素的唯物论,反对唯心论,认为“命者禀之于天,性者命之在我”,开宋儒性命之学的先声。以传统的儒学伦理为核心,大胆质疑,自立新解,开宋代义理易学之宗。全面阐述性、命、天、人、政、教的内在关系,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性命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人全望祖撰的《宋元学案》称:“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为然。”文中所指“安定泰山”,因宋初胡瑗讲学于南方称南派,孙复、石介讲学于北方称北派,亦称泰山派。“程、朱二先生”,是指程颐、朱熹。其中程颐是胡瑗的学生,朱熹是程颐的学生。现代编的《辞海》所载“理学”条目,虽承认胡瑗、孙复、石介有“宋初三先生”、“理学三学生”之称,但又说:“其实理学的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颢、颐),至朱熹始集其成。”而把胡瑗、孙复、石介完全置于理学之外。胡瑗在如皋的后裔传至今已35世,其大门楹联历代相传都是写的“乡贤世泽,理学家声”,或“苏湖世泽,理学家声”。笔者曾在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有幸看到1933年编写的《江苏省志稿》和1937年出版的《江苏乡土志》,都记载:“胡瑗,理学先驱,为二程所宗,朱熹总其成。”这应该是最符合历史的定位。

1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原著作者刘彝(《画旨》). 刘彝 〔公元1017年--1086年〕字执中,福州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年七十岁。幼从胡瑗学。登庆历进士第,调高邮簿,移朐山令。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神宗时,除都水丞。寻知处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使易为医,俗遂变。加直史馆,知桂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元佑初,(公元一o八六年)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彝著有七经中议一百七十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后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写到的, 喜欢前者,要求我们在学会了书本知识后,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实际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都不能舍弃~

14,胡瑗的生平

祖籍今陕西子长县的安定堡(一说现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4年)生于于泰州海陵(今江苏如皋市)的一户官吏家庭。其家族世代显赫,始祖胡遵为晋车骑将军,后裔中曾有过两位皇后和太后,另有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10余人。祖父胡修已任泰州司寇参军时举家随迁,但自其父胡讷任宁海军节度推官后,在当时属于下等官吏,因俸禄较少,竟步入“家贫无以自给”的境地。胡瑗自幼聪颖好学,7岁善属文,13岁通五经,被左右乡邻视为奇才。胡讷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胡瑗读书勤奋,好学上进,且志向远大,常以圣贤自任,但因家境衰微,早年并未受过良好教育。直至20多年后才得以与孙复、石介等人到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此间心志远大,10年不归,潜心研习圣贤经典。他为了不让心志受到干扰,每当拆开家书,见有“平安”二字即投入山涧不再展读。在此期间,他“食不甘味,宿不安枕”,刻苦钻研学问,为以后从事教育打下坚实基础。30岁开外的胡瑗从山东回到家乡,然而却7次应考不中。40岁时放弃科举意念,返回泰州城,在华佗庙旁经武祠(即后来江苏省泰州中学所在地)办起了一所书院(私塾),并以祖籍安定立名,称安定书院。1034年(景祐元年),42岁的胡瑗开始到苏州一带设学讲授儒家经术。时值原朝廷中向来重视文教的范仲淹因反对废后被贬该地任知事。翌年范在南园开办郡学后,聘他为首任教席,并送自己的儿子范纯佑拜其为师。到任后,他即制订了一套严格的校规。由于范公子能带头遵守,故其他出身豪门的学生无一胆敢肆意践踏。在知州的鼎力支持下,郡学很快就成为了全城各地学府的楷模。1036年,经范仲淹的引荐,胡瑗以布衣身份,与知杭州的音乐家阮逸同赴开封接受正急于雅乐改进的宋仁宗召见,并奉命参定声律,制作钟磬。其间,他合乎古礼的文雅举止深得朝中要人的赞赏,事成后即被破例提拔为校书郎官。1040年(康定元年)8月,随镇守延州(今延安)的范仲淹到陕西,被举荐为丹州(今宜川县)军事推官。此间撰《武学规矩》一书,提倡国家大兴武学,以抵御外部侵略。1041年(庆历元年),胡瑗调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观察推官时,因父亲去世而辞官回家奔丧。翌年复出,改任保宁(今浙江金华)节度推官。不久应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滕宗谅之邀,到当地的州学任主讲教授,以致“四方之士云集受业”。其间提出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至理名言,并创立了卓有成效的“湖学”。1044年(庆历4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并效法湖州的办学经验兴办了一所中央太学。1050年(皇祐2年)11月,朝廷再次更定雅乐,仍诏胡瑗与阮逸进京主持,并在司马光和范景仁的支持下以3年时间完成。此间两人还合作撰就了《皇祐新乐图记》3卷。1052年被任命为国子监直讲(主讲教授),晋光禄寺丞。被征为太子中舍,后以殿中丞致仕。任教期间因学识渊博且教学得法,备受学生的欢迎并敬重。1056年(嘉祐元年),64岁的胡瑗晋升太子中舍暨天章阁侍讲,成为了当朝太子的导师。同时兼在太学协助博士的考教训导与执掌学规。此时虽身为命官,却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常与学生切磋交流,在校园里形成了一种“沈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当时的受教者包括皇室多位储君、众多知名学者及礼部中的近半官员,故深得学生与朝中上下的敬重,视他为一代宗师,被神宗称为“真先生”。晚年,胡瑗依旧苦读勤教,并参议朝政。1059年终因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后经仁宗皇帝钦准,领太常博士衔赴杭州长子胡康任所疗养。临行前京城轰动,相送者“百里不绝”。不久即病故,被朝廷追谥“文昭”,葬于湖州原菰城附近。另被王安石誉为“天下豪杰魁”;被范仲淹遵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文学大家苏东坡更曾写下过赞颂他的诗句“所以苏湖士,至今怀令古”……。胡瑗在生前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集教学理论、实践和改革于一身,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其主要贡献为:确立了培养“致天下之治”人才的教育理念;纠正了朝廷取仕时的弊病,要求德、智、体、乐全面观察;实施分科教学;推广普及教育;严格校规,言传身教;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及创立了高校寄宿制度。遗著有《松滋县学记》、《周易口义》、《洪范口义》、《论语说》和《春秋口义》等。 人物简介 胡瑗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 ,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 胡瑗精通儒家经术 ,以“圣贤自期许”,讲“明体达用之学”。他认为,儒家的纲常名教是万世不变的“体”,而儒家的诗书典籍是垂法后世的“文”;把体、文付诸实际,可以“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达到民安国治 、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是“用”。他的“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胡瑗讲学分经义、治事二斋,治事包括讲武、水利、算术、历法等,表现了重视经世致用的特点。胡瑗“白衣而为天下师”。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胡瑗在苏州、湖州一带任教实行的教学方法史称“苏湖教法”,宋仁宗庆历中,朝廷兴太学,“诏下苏、湖取其法,著为令于太学”。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均入《四库全书》;另有《论语说》、《春秋口义》。
文章TAG:胡瑗胡瑗博雅专精

最近更新

  • 在家做什么能赚钱,在家做什么赚钱

    在家做什么赚钱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在家足不出户就可以运作全国的生意在家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做一番事业,具体网上搜下--铁行老师让智者帮你引路!望采纳我也是一边带孩子一 ......

    湖州市 日期:2023-05-06

  • 吴亚琴,程益龙喜欢吴亚琴写藏头诗

    程益龙喜欢吴亚琴写藏头诗2,姓吴的女孩子取什么名字好听带亚字的3,求吴姓女宝宝名字4,吴亚琴我喜欢你的藏头诗怎么写1,程益龙喜欢吴亚琴写藏头诗程涂半是依船上益看愚谷有光辉龙虎门前辨 ......

    湖州市 日期:2023-05-06

  • 夏天有什么景物,夏天有什么景物

    夏天有什么景物2,夏天有那些景色1,夏天有什么景物火红的太阳夏荷很多啊,夏天的自然风景更值得观赏2,夏天有那些景色夏天是诱人的,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庄稼,火红的石榴花;鸟儿自由的翱翔 ......

    湖州市 日期:2023-05-06

  • 短篇小说,找些短篇小说

    找些短篇小说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全集,卡夫卡《判决》、《变形记》,不知到这些算不算有深度?契珂夫短篇小说,例如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胖子和瘦子、变色龙,都很不错,希望你 ......

    湖州市 日期:2023-05-06

  • 洞箫制作,打孔算法从何处打孔?

    4.将L基乘以0.69,得到从气孔线到第三个孔的距离“L3”,3.将L基乘以0.74,得到从气孔线到第二个孔的距离“L2”,2.将L底乘以0.84,得到从气孔线到第一个气孔的距离“ ......

    湖州市 日期:2023-05-06

  • 励志朋友圈说说,有什么激励人的话

    有什么激励人的话1、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2、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3、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4、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5、忘掉失败 ......

    湖州市 日期:2023-05-06

  • 冈怎么组词,冈字的组词有什么

    冈字的组词有什么山冈、冈峦、福冈、井冈山、景阳冈{0}2,冈的组词冈组词冈字组词冈怎么组词山冈土冈、峦冈、沙冈、干冈、东冈、回冈、螺冈、冈坡、陟冈{1}3,冈字可以怎么组词“冈”字 ......

    湖州市 日期:2023-05-06

  • 浓溶液,浓度的稀释计算溶液:比较溶液同沸点要考虑蒸汽压因素

    但要比较溶液同浓度的沸点,就要深究影响溶液蒸汽压的关键因素,浓度的稀释计算溶液:简介:浓度的稀释计算溶液广泛应用于医药生产,如用稀释法配制溶液剂;将浓缩液水煎醇沉;在浓缩注射液稀释 ......

    湖州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