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服务也还好,有大屏幕介绍菜品和莜面等。不骗你,经过西贝改良后的黄馍馍,黄老汉都觉得比自己做的更好吃,个人认为还不错,但不是想像中那么好吃,经常点这家外卖,西北菜,面食很多样,有的东西比较家常一点,个人喜欢吃他家鱼鱼面,羊排,大棒骨,空心挂面等,不太喜欢西红柿浇汁莜面,胡麻油炒鸡蛋,有点贵。
1、西贝莜面村真的好吃吗?
个人认为还不错,但不是想像中那么好吃,经常点这家外卖,西北菜,面食很多样,有的东西比较家常一点。去店里吃,红白相间的桌布很有感觉,橱窗透明,能看到做面食的过程,相对干净一些,不过价格偏高,之前三个人花了200左右,不是什么大餐,就是三份面,两个素菜。记得当然还发了个朋友圈说是自己做了几个菜,还不错吧,结果多数人都没看出来是在饭店吃饭,真以为是我自己做的,哈哈,
虽然个人认为价格偏高,去的次数不太多,认为同样价格,更喜欢吃些火锅烤鱼类,喜欢吃辣的,但是这家生意确实很好,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过去,应该是感觉干净营养些。店里服务也还好,有大屏幕介绍菜品和莜面等,个人喜欢吃他家鱼鱼面,羊排,大棒骨,空心挂面等,不太喜欢西红柿浇汁莜面,胡麻油炒鸡蛋,有点贵。每个人口味不同,亲自品尝方能知道,
2、西贝莜面村为什么这么火,这家餐厅到底厉害在哪里?
西贝借势《舌尖上的中国》做营销,经常被奉为餐饮行业的经典案例。所以就通过西贝《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食——黄馍馍、张爷爷的手工空心面、水盆羊肉——来说一下西贝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吧,这大概也是西贝受到顾客欢迎的主要原因~一、舌尖1和黄老汉的黄馍馍西贝的黄馍馍,在黄老汉的工艺上做了很多改良,黄老汉的黄馍馍,主要由硬黍糜子面和软黍黄米面制作,吃起来发硬、粘牙、有点酸,口感粗糙。
西贝则在黄老汉的基础上,赠加了小米面、白面、玉米面,五种面的配比也经过了上百次的调试,而且,面的粗细度,也对口感有重要影响,西贝的大厨们60目、70目、80目地不断测试,才最终确定了黄馍馍用面的粗细度。测试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虐人的过程,每次准备十几盘不同配比和粗细度的面进行测试,天天吃黄馍馍的体验你们感受下~主要是,最初的黄馍馍并不像现在这样好吃,
2012年,研发黄馍馍期间恰逢北京暴雨,老板贾国龙从亚运村打包了几个黄馍馍回家,到家后发现黄馍馍的外皮因为太干太沙,已经被颠碎了。有一次,西贝高级副总裁张慧试吃黄馍馍,咬了一口说:“我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噎过去”相比用面的种类、配比、粗细度外,面的发酵是最难的环节,难在不稳定性大,酸碱度、温度、湿度、发酵时间,都会影响到面的口感,
黄老汉制作黄馍馍完全是传统工艺,把面放在热炕头上发酵,这没办法复制到西贝。所以西贝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非常多的试验,专业醒发室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用精确化的数据控制,比如发酵后的花要开多大、直径多少、高度多少,这样才能保证出品的稳定,此外,西贝对黄馍馍的馅料也做了改进。黄老汉的黄馍馍,馅料使用的是当地的红枣,并且不去枣核,
西贝的黄馍馍,采用的则是新疆和田大枣,并且完成去枣核流程。在红枣与红豆的配比、甜度、粗细度、湿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良,并把测试的最满意结果标准化,不骗你,经过西贝改良后的黄馍馍,黄老汉都觉得比自己做的更好吃。签下黄老汉做代言人后,黄老汉经常带着小孙子去各地巡店,黄老汉的小孙子也特别喜欢吃西贝的黄馍馍,一次吃俩,
当时我们还做了一些活动,召集顾客去黄老汉家学做黄馍馍,很多顾客去了都很惊讶,原来黄老汉的黄馍馍味道是这样啊,确实跟店里的口感不一样。二、舌尖二和张爷爷的手工空心面不得不说,手工空心挂面的工艺复杂程度远胜于黄馍馍,和张爷爷确定合作关系后,西贝派遣大厨到张爷爷家学做手工空心挂面,张爷爷每天四点就起床开始和面、醒面、搓条、盘条、绕面、饧面、撑面、上架、晾晒细分的话可以有30多道工序,西贝的大厨也跟着四点起床,一道一道跟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