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董,一位来自中国的画家,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它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主席台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是董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他一生积极从事艺术教育,致力于培养许多杰出的人才,如吴作人、傅抱石、吕斯百等。
徐悲鸿(1895-1953),汉族,原名徐,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和艺术教育家。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动物、花鸟,崇尚写实。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龚玉易》、《八马屠》、《伤狮》、《田横五百士》等。
徐悲鸿(1895 -1953),江苏宜兴人,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四岁时,他进入一所私立学校,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年轻时,他穿越到日本,第二年去了法国,学习绘画,并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多次在国外展出和出售他的画,用他的钱帮助祖国的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绘画创作主张“含蓄蕴藉,博大精深”。对于国画,主张“善古法者当守之,恶古法者当续之,不善者当改之,不足者当增之,西画者当入之”。擅长油画和国画,尤其擅长素描,能融合中西技法,形成自己的面貌。其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情感;他画的花鸟、山水、动物也简洁明快,充满活力,尤其是马驰的画,享誉海内外。他一生积极从事艺术教育,致力于培养许多杰出的人才,如吴作人、傅抱石、吕斯百等。
徐悲鸿先生倡导新艺术运动,坚持写实艺术的办学方针,先后邀请高、张大千、、颜、庞薰琹、、吴作人、黄君璧、、傅抱石、黄仙芝、秦和杨健侯等著名艺术家在此任教。同时,徐悲鸿的艺术教育体系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代表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主流,引领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该系先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美术系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9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开国大典油画的作者及当时的背景作者是董,一位来自中国的画家。背景:1951年初,中国革命博物馆根据中宣部和文化部的指示,开始筹备三十周年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领导蔡若虹、蒋丰、王朝文具体组织实施,1952年底,董受中央美术学院委托绘制此画,历时约两个月完成。开国大典油画简介:《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于1953年完成的一幅著名油画,它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主席台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是董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期间,由于政治原因,原作不幸被两次修改,破坏了艺术的真实性,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油画原作首次对外开放,该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