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考生被河南当地某一本院校录取,但考生理想志愿是外省211学校,考生直接把录取通知书作废了,就成了失信考生了。河南严惩失信考生,只是真对河南籍考生被高校录取,选择复读的考生对于被高校录取,因为学校原因,因为专业原因,不去上大学的比例不会低于百分之一点五,被高校录取,不去上大学,不仅仅浪费了招生计划,还失信于大学,河南因为考生数量全国第一,好大学太少,复读越来越严重,河南真对考上大学,选择复读的考生严惩,符合河南的实际,也符合没有机会上大学的考生利益。
1、河南新政策,限制失信考生,你怎么看?
这其实是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无奈之举。河南省高考考生人数众多,2018年98.38万人,接近100万人庞大的考生人数,而河南省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著名高校数量少,普通高校数量有限,一、全国各省份高校在河南的招生计划人数有限,大部分考生需要河南本省份高校招收。1.河南省具有本科层次的高校仅有58所,仅有郑州大学为为211高校,专科高职层次的高校50所;其中综合类院校为11所,理工类各层次院校为30所,
面对如此数目众多的考生,河南本地各院校招生总计划有限。2.加之北京、上海等省份的众多著名高校在河南省的招生计划少之又少,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加剧了河南省招生“危机”,3.全国其它30个省市各高校在河南省招生计划人数也有限,各高校不但需要招录本省份的考生,还必须在其它省份投放有限的招生计划。二、由于河南考生人数众多,竞争激烈,同样的普通本科高校,河南省考生需要比其它省份更高的分数才能争取到被录取的机会,
1.由于考生人数众多,竞争激烈,高校在河南省投放的招生计划人数有限,河南省考生必须以更高的分数才能考取本科院校。2.由于每年有部分河南省考生被高校录取后,感觉到录取院校不理想,就选择进行复读,近年来河南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持续增加,3.部分选择重新复读的考生,给全国各地的高校招生计划和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2018年河南省的制定了有史以来处罚高考违约失信考生最严厉措施,目的是为维护河南省广大考生的公平竞争秩序,减少高考志愿失信行为,维护全国高校招生工作有序顺利进行,1.2018年由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出台河南省对志愿违约考生的具体惩罚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部分考生随意志愿失约的行为。2.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制定惩罚措施势在必行,但也是无奈之举,只能从局面上有效控制志愿失信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严峻的招生问题,
2、19年河南考生已被录取,但又想去复读,怎么办?
河南省教育部门在2018年就已经出台对已经被录取但是不入学报到的考生相关惩戒措施。河南省作为一个高考大省,但是又因为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又相对全国其他高考大省来说是严重偏少的,所以在河南高校招生名额是相当宝贵的,如果考生已经被录取,但是选择复读或者其他出路,不仅浪费宝贵的招生名额,而且还浪费高校的教育资源。
正因如此,河南省处理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全国最严厉的,也是第一个出台如此严厉惩戒措施的省份,1,限制来年报考院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填报的批次,仅仅允许最多填报两所院校,2,将考生这种失信行为纳入诚信档案。高校有权拒收被纳入诚信档案的考生,两者相结合的情况下,就是对有失信行为的考生最严厉的惩戒。本来就只有两个报考名额,可能最后因为被纳入诚信档案拒收,
那么既然在明知被录取的情况下,又决定复读,那么具体该怎么办呢?第一,及时联系被录取高校,一定要以委婉诚恳的态度表达自己不想去报到的想法,不想浪费宝贵的招生名额和高校的教育资源,恳求学校退档第二,可以按时报到,先体验一段时间被录取这所高校,可能到时就会打消再去复读的想法。如果实在是还想复读,那就以正当理由办理退学,再去复读,
3、河南考生,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想复读,但河南高考有规定明年限制志愿填报而且记录诚信档案,怎么办?
2019年河南考生超过100万,成为全国高考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也是公认的高考最难的省份,早在2018年河南教育部门,为了保证河南考生的升学率,不浪费升学指标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严峻的升学压力。那么,具体来说,河南参加高考并被高校录取的学生,因不喜欢录取专业而没有去高校报到的失信考生,复读后将有什么影响呢?一、将未报到的考生记入个人诚信档案,第二年高考再次报志愿时限制其填报志愿学校的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中,只允许填报的志愿学校仅有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