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高有多少人口,学者有很大的争议。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人口大约有1.92亿人,1644年约有1.5亿人,英国人安格斯·麦迪森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亿人,明朝人口峰值不能受到清朝”人口爆炸“这个前提影响,再去倒推,得出明朝人口要大幅度低于清初人口的结论。
1、有史料记载的明朝人口最多是7000多万,为何有学者说明朝有2亿人,哪来的依据?
一、《明史》中有明朝人口明确数据在《明史·食货志》有这样的记载:户口之数,增减不一,其可考者,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弘治四年,户九百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万一千一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
这里提到明太祖时期,天下人口有约6054万,此后有减少,到万历六年又达约6069万,根据这个记载明代人口最多不超过7000万。对于人口的增减变化,《明史》解释道: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其后承平日久,反不及焉。靖难兵起,淮以北鞠为茂草,其时民数反增於前,后乃递减,至天顺间为最衰。成、弘继盛,正德以后又减,
另外,在《明史·地理志》对各地人口也有具体记载:如顺天府“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一千一百三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扬州府“万历六年,户一十四万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六,”苏州府“万历六年,户六十万七百五十五,口二百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五。”诸如此类,全国各地各府相加便是“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
这里记载道万历六年,一般认为到了晚明时期人口仍有增加并且达到峰值,主要是红薯等外来农作物的引进。但是关于最高有多少人口,学者有很大的争议,二、2亿人口的是怎么来的很多学者根据《明实录》认为,明朝人口的峰值是7100多万,但考虑到其中的漏报瞒报,这些学者认为明朝实际人口是超过了1亿。对于具体是多少,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学者的数据,
赵文认为明朝于1626年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英国人安格斯·麦迪森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亿人,何炳棣认为1600年实际人口达1.5亿,他被公认为用近代方法研究中国史的世界第一人。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人口大约有1.92亿人,1644年约有1.5亿人,
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约有1.97亿人,而1655年明清之际人口谷底约为1.2亿人。这里还有很多其他学者的提出的各种数据,古代的人口普查并不严谨,出现各种误差在所难免。在众多数据中,1.9亿,将近2亿是最大的数据,不过对于这个数据很多学者也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个属于学术问题,存在争议甚至是争辩都是可以理解的。
2、请问明朝时真的有4亿人吗?
谢邀!明朝应该没有4亿人,但人口突破2亿大关是毫无疑义的,关于明朝人口问题,学术界绝大多数专家赞成何炳棣的观点,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计约为1.5亿。但以葛剑雄、曹树基为代表的少数专家,在此基础上又综合各种因素加以仔细考究,认为何炳棣等或受清朝”人口爆炸“前提影响,仍低估了明朝实际人口,作出了2.05亿人口的估算,
经本人详读各专家的研究史料后,偏向于后者,即明朝峰值人口(以1600年,即万历二十八年为基准)是突破2亿,甚至还要多些!避开线性陷阱,明初人口至少有7300万首先,探讨这个话题,很容易掉落一个陷阱。那就是以线性思维看问题,以现有的人口作为最高峰值,历史上都是线性增长,其实不然,历史发展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一个波动过程。
所以,明朝人口峰值不能受到清朝”人口爆炸“这个前提影响,再去倒推,得出明朝人口要大幅度低于清初人口的结论,若是如此,明朝人口估算定然被有意压减,实际上应该采取科学的研究方式去论证,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果。葛剑雄、曹树基通过《明实录》、地方志等大量史料考究认定隐漏户问题,修正了洪武年间的人口基数,从其所著《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来看,明初民、军户两项合计为71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