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国南阳郡虽然没有南阳县,但南阳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阳城,俗称南阳,或简称南阳。光知道弄一些无稽之谈否定南阳郡郡名与郡治互指,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当时的南阳城,四、将军拜访地点南阳还是三国将军拜访地,如初平元年(190年)孙坚“比之南阳”杀太守张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三征张绣“困于南阳”;建安七年(202年)刘备火烧博望坡。
1、三国时期南阳郡有多重要?
南阳地处秦岭淮河交汇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2022年1月24日本人在火车上看到这个问题,当时大致回答了一下,今天再仔细回答一下。一、东汉南都帝乡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家乡南阳被称为南都帝乡,张衡《南都赋》称“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后汉书·刘隆传》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
二、诸葛亮躬耕地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在叔父去世后,到南阳“躬耕陇亩”,用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说的话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东汉、蜀汉、三国发源地地皇三年(22年)十月,光武帝刘秀在南阳宛(今社旗县赊店镇)起兵反莽,所以说南阳是东汉发源地,光武云台二十八将中有11位是南阳人,大家可以访问我的文章《云台二十八将有多少南阳人?南阳为什么被称为南都帝乡?》进行讨论。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屯兵南阳新野并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正是在“草庐策略”指导下,建立了蜀汉,所以南阳是蜀汉、三国发源地,四、将军拜访地点南阳还是三国将军拜访地,如初平元年(190年)孙坚“比之南阳”杀太守张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三征张绣“困于南阳”;建安七年(202年)刘备火烧博望坡。
2、为什么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南阳郡,没有南阳县,南阳如何有诸葛亮?
现在襄阳市没有一个叫“襄阳县”的,也没有一个叫“襄阳区”的,所以,襄阳市也不能叫襄阳市,襄阳城也不能叫襄阳!我早就说过,襄阳说们抢夺躬耕地老是顾头不顾腚!光知道弄一些无稽之谈否定南阳郡郡名与郡治互指,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当时的南阳城,可是如果按照他们发明的理论往他们头上一套,他们那一套歪理邪说马上就露馅了。
东汉、三国南阳郡虽然没有南阳县,但南阳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阳城,俗称南阳,或简称南阳,就和现在襄阳的情况是一样的。古今一理,一脉相承,再比如古代荆州,所辖七郡,没有一个叫荆州郡的,但它的州城郢和江陵照样叫荆州城。襄阳近邻十堰市,下辖县区中也没有一个叫“十堰”的,为什么也能叫十堰市?例子多得很,不再一一列举!从以上可以看出,襄阳说的说辞是多么的荒谬!其抢夺躬耕地的手段是多么的卑劣!,
3、河南南阳张氏,只知道允、甲(音)、修、西、如、鸿等辈分,祖上也是山西过来的吗?
谢邀,记历史记载明朝大移民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50年左右时间,共18次从山西迁移人口,明朝政府先后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南阳也在人口迁移之内,估计也来自山西,因为那时候河南多是无人之地,由于张姓辈分乱(我也姓张),很难续在一起,张氏在当今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氏之一,和诸多大姓氏一样,在全世界近亿人的庞大的张氏家族中,除主流的挥公后裔外,亦有不少张氏是来自于其它姓氏、其它民族,由于各种原因而改姓张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