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这些信阳方言词汇,就是和河南话一致的,因此也可以信阳话也受中原官话的影响。如果一定要具体分的话,方言区下面有方言亚区,信阳方言这样的特殊性,就是两大方言区中间的一种方言亚区,做为河南人,我不会说河南话,正常,我们信阳地理位置靠近湖北。
1、为什么大部分信阳人不会说河南话?
根本就不懂历史,为什么信阳人说的是江西南昌九江话?因为明末清初的时候,信阻这片的人经过战乱都死绝啦,后来从江西、麻城这边大量的迁徙人口到信阳这边来,明末的时候信阳属于汝南郡。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又把那个浙江湖州安微宣城这一片的人杀完掉了,又把信阳光山罗山这一片的人迁徙到长兴、安吉、广德等地,你现在到安吉、广德这一片问问他们当地人,他们自己都说他们的先祖是从河南信阳这一片迁过来的,你听他们的方言,就跟河南光山、罗山方言是一模一样的,
2、河南信阳真的不讲河南话吗?
做为河南人,我不会说河南话,正常,我们信阳地理位置靠近湖北。记得我刚到郑州也不怎么会普通话,到郑州只会罗山话,别人都听不懂,河南话我听的懂,但不会说。现在在郑州我不知道是说普通话,还是家乡话,很尴尬,在外地和河南老乡在一块,只会说普通话,老乡都说,不会河南话吗?我说,我说家乡话你们听不懂。我们信阳这里的方言,河南人根本就听不懂,搞的自己很难受,
3、信阳方言是湖北话吗?属于中原吗?
欢迎来到熊二读史,一起来读信阳那些事儿。(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信阳是河南省一片特殊的地域,不仅地理方位上,位于河南省的最东南。并且在文化上,也与南部的荆楚文化联系密切,呈现出诸多与河南中原不太一样的地方,语言是文化的表征,同时语言又是最普遍的,最能让异地人感受到这种不同的文化特征。信阳在清代受江西迁湖广移民浪潮的影响,
因此在方言上,受赣语的一些影响。比如,我们都知道福建人h、f不分,其实信阳也广泛存在这种h、f不分的现象,同时,信阳方言发音上还存在n、l不分的情况。这些都与河南省大部分的中原官话片区有明显的区别,就算是近在信阳西北侧的南阳,就没有上述两种发音方面的h、f,n、l不分问题。荆楚方言其实也是深受这种移民带来的赣语甚至客家话的影响,
这种发音方面的特殊性,是信阳在清初移民文化的具体体现。此外,方言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方言词汇,比如信阳话的“不照”就是“不知道”的意思。“金肚子”就是“光着肚子”的意思,“膈应”就是指“讨厌”的意思。“镇些儿”就是“这么点”的意思,这些方言词汇,更能反映出一地居民的日常交流范围问题。上述这些信阳方言词汇,就是和河南话一致的,因此也可以说,信阳话也受中原官话的影响,
这种方言词汇的问题,能反映出信阳在清代以来,政区上划归河南省,经济和文化上受河南的影响。综上所述:方言的划分标准,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信阳地区的方言,就是受中原官话与南方荆楚方言的共同影响。如果一定要具体分的话,方言区下面有方言亚区,信阳方言这样的特殊性,就是两大方言区中间的一种方言亚区,说属于两者中的哪一种,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独特性,是一种在历史交融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方言。
4、河南说话忌讳什么?
感谢邀请,我是地道的河南人,要说河南说话忌讳什么,我想我只能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毕竟忌讳的都不会说,首先就是骂人一类的话,相信不仅是河南,全人类都不喜欢听骂人的话,这也是在河南说话最大的忌讳。但是我在生活中也见过很多熟悉的人相互之间互骂,有骂着开玩笑的,但是也有骂着骂着就成真了,互撕起来,所以不管熟不熟悉还是不要骂人为好。
再者是当听到不好的消息时,不要拿自己的亲人举例,比如说谁谁生大病了,只能说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好受,但是不能特指,尤其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最后就是我自己的经历,在过年的时候家里煮肉,我上去问了问什么时候熟,就被说了一顿。还有在周口的时候有一次去业主家提前联系,我就问家里有没有人,早晚有人我们再去,但是业主显然很不高兴,临走的时候告诉我不能问家里有没有人,应该问有人在家没有,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