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席、洛阳牡丹、龙门石窟,被世人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水席是洛阳一带传统名吃,也是豫菜宴席的一个杰出典型,关于洛阳水席的起源,相传武则天一次巡视洛阳,地方长官以“水系”供奉,吃腻了山珍海味的武则天对荤素浑做、花样众多、清新可口的宴席赞不绝口,并询问陪侍的臣僚味道如何。
1、洛阳白菜怎么做?
看到这个题目觉得题主也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啊,像洛阳白菜这道菜竟然都知道啊!说实话,洛阳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还有罗洋白菜这道菜呢?还好题主运气好,遇到我,我也是吃货一枚,经常会研究一些吃的东西,下面就让我给题主介绍一下洛阳白菜的做法!一、材料的准备洛阳白菜的主料当然是响当当的大白菜,其次还有里脊肉,当然了葱姜蒜(切成沫儿)、花椒、八角、辣椒必不可少,此外还有淀粉、芝麻酱、盐巴。
二、提前切菜配菜将大白菜洗干净,切成菱形,放入盆中备用,再将里脊肉切成肉片,大小3x5cm左右,之后放入淀粉、少许盐抓均匀,放入盘中备用。两大勺芝麻酱,放入碗中,加入开水绊搅均匀,备用,三、开始制作过程前面材料准备好以后,就开始真枪实弹的操作了,千万不要紧张,按照我的方法来就行了。先将锅烧热,然后加入植物油,随后放入花椒、八角、辣椒爆香,之后放入葱姜蒜炒香,
倒入切好的白菜,不断翻炒。之后倒入开水,水量为淹没白菜一半即可,放入适量盐巴,盖上锅盖煮一会,另外一只锅将肉片滑一下,不要太老了。白菜煮熟以后,捞入盆中,将肉片铺在上面,倒入调好的芝麻酱,如果喜欢吃辣的可以再放点油辣椒。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一道美味的洛阳白菜即可出锅,接下来就开始享用美味吧!洛阳白菜还是非常美味的,喜欢做饭的朋友可以和我交流一下哦!,
2、洛阳水席首菜——牡丹燕菜怎么做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洛阳水席、洛阳牡丹、龙门石窟,被世人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水席是洛阳一带传统名吃,也是豫菜宴席的一个杰出典型,相传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久远的名宴之一。所谓水席有两层含义:一是,道道菜离不开汤水;其二是,上一到撤一道,如行云流水一般,故叫水席.“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
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历史上洛阳曾被十三个朝代定为都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夏朝直到宋代,这一地区都较为繁华。在饮食习俗方面,吸取了南北的精华,荟萃了四方异味,形成了自己重实用、不重花样、素油低盐、调味适中、甘咸可口、理中和气、颐养有益的饮食文化特色,从北魏到隋唐,由于洛阳地区的佛教兴盛,寺庵星罗棋布,僧侣众多,他们为了获得上流社会的支持,便潜心研制精美的素斋,用以款待有地位的施主。
他们采用当地的土特产精致的素菜,并根据民间膳食多用汤类的特点,制成了连汤带水一起使用的菜肴,这就是最早的洛阳水席,这种素食汤菜和制作方法很快传播到上流社会,经过改进加工,配上山珍海味,开始登上宫廷和官场的大雅之堂。随后,一些较为富庶的百姓,为讲排场和摆阔气,又把这素菜荤做的汤菜搬到了民间的宴席上,寺庵菜因此传入民间,人们根据自己的习惯,采用萝卜、山药、红薯等土特产制出了经济实惠的筵席。
关于洛阳水席的起源,相传武则天一次巡视洛阳,地方长官以“水系”供奉,吃腻了山珍海味的武则天对荤素浑做、花样众多、清新可口的宴席赞不绝口,并询问陪侍的臣僚味道如何,臣子们见女皇喜欢,当然都随声附和。由于武则天的推介,水席就从民间进了宫廷,每逢喜庆大典,武则天总以水席犒赏臣下,水席因此登上大雅之堂,臣僚们群起仿效,官场上的宴请也多用水席,因此,唐代称水席为“宫廷宴”、“官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