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根据地也不是很安稳,他进兵洛阳,后方的韩隧马腾也在虎视眈眈,看着他的老巢。在洛阳经历的无数次战争中,大规模的战火焚毁共七次,新中国城立后洛阳得以新生,国家“一五”计划使洛阳成为重工业城市,改革开放前洛阳的工农业产值居河南第一,在全国也排在前列。
1、董卓烧的洛阳是不是现在的洛阳?
董卓烧的洛阳不是现在的洛阳。如果你从洛阳城区坐公交车到白马寺,就会在路上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魏故城遗址”,这里才是董卓烧的那个洛阳,现在的洛阳城建立在隋唐洛阳城的遗址之上,该城于隋炀帝大业二年,由杨素、宇文恺等人建造,是为大隋帝国的东都。随着王朝疆域扩展,中央政府需要加强对北齐、南陈故地的控制,长安位置过于偏西,又有三门峡的砥柱之险,不是很方便,
在洛阳建都,有利于完成这项政治任务。不久,隋炀帝又下令开凿大运河,永济渠和通济渠的交点就是洛阳,河水穿城而过,将各地的物资汇集于此,也有利于把军队调往全国各地,而东北方向的汉魏洛阳城,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让位于新的城区。虽然在那里,也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多个王朝的记忆,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2、董卓为什么会放弃百年的洛阳迁都长安?他是在害怕什么?
东汉末年,董卓进兵洛阳,把持了朝政大权,很快废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董卓倒行逆施,十分残忍,史书记载“董卓豺狼也也”,使得洛阳城大乱,很多官员离开洛阳,其中就有袁绍和曹操等。由于董卓的残暴,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没有那么多,大约有十路诸侯,还多数是袁绍的势力,
《三国演义》里十八诸侯讨董卓,战争十分精彩,“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很有名气。真实的情况是,董卓一一战败,华雄被孙坚所杀,吕布也被孙坚战败,董卓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决定迁都长安。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孙坚杀了华雄,吕布又战败,是董卓迁都的直接原因,他想避开诸侯联军的锋芒。其实,不久各诸侯就散了,第二,董卓的部队多是西凉铁骑。
西安离他的根据地不是很远,而且,在西安附近,有他的部队驻扎,比如,他的女婿就带大军在三门峡一代驻守,这样董卓可以有战略依靠。第三,董卓的根据地也不是很安稳,他进兵洛阳,后方的韩隧马腾也在虎视眈眈,看着他的老巢,时常的要直捣他的老窝,也是十分担心的。第四,董卓手里有汉室和汉献帝,他也可以狭天子以令诸侯,
只是,他刚进洛阳,洛阳的汉室宗亲和汉臣势力也是不能小看的。董卓又立汉献帝,就是因为想削弱汉室的宗族势力,迁都更是个好办法。第五,当时黄巾军残余依然作乱,董卓应付各诸侯,皇室朝政已经是精疲力尽。再有就是,迁都是要带着皇帝皇室的,洛阳的贵族富豪当然是要跟着走了,掠夺财富,也是迁都的主要目的之一吧!总之,董卓迁都,主要是觉得西安离自己的后方近些,有安全的保障,
3、东汉末年,董卓火烧洛阳,除此之外洛阳还遭受过哪些苦难呢?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有“五千年文明看洛阳、三千年文明看西安”之称,被称为“十三朝古都”。自周公营建洛阳城开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建城史,但是,随着朝代的更替洛阳多次经历战火焚毁,随后又多次重建,故而才留下当今的五大都城遗址。在洛阳经历的无数次战争中,大规模的战火焚毁共七次,东汉未年董卓第一次烧毁千年洛阳城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在河洛盆地的嵩山附近建立新都,以便召示天下,但是周武王还来不及建便死了,后来周公在洛河北岸的涧河瀍河之间营建新都洛邑。
新都建成后,周成王到洛阳新都登基就典,分封七十一诸侯,接受诸侯朝拜,然后开启“成康之治”,成就大周八百年天下,洛阳建成后,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丰镐被称为宗周,洛阳被称为成周。周幽王失政后,太子臼引狼入室,丰镐被犬戎攻破,宗周灭亡,周平王为躲避犬戎侵袭,东迁洛阳,被称为东周,五百年后秦庄襄王灭东周,将洛阳封给权相吕布韦作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