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糕是夏天的主角,出自苏州的平望镇。今天来分享,夏天“热”到想哭的城市,”这是清代苏州诗人蔡云的《吴歙》诗之一,写的是六月炎天,珠兰、茉莉上市,花娘手挽花篮,一路兜卖鲜花,苏州女子买花梳妆的情景,苏州这边雨水比较多,下雨的日子潮湿闷热更加难熬。
1、苏州气候怎么样?夏天热不热?
夏天室内基本需要开空调,没有空调就是风扇,手摇扇就差多了,摇到手酸也凉快不下来。早晚比较凉快,太阳起来了就要减少室外活动,以上情况是六七八九十几个热的月份。但是苏州这边雨水比较多,下雨的日子潮湿闷热更加难熬,另外还要提的一个是台风,苏州基本上处于台风的外围,有台风的时候就比较舒适了,相当于把太平洋上的空气带来了。
2、苏州现在夏天温度高,那以前的苏州人没空调是怎么过夏天的?
在苏州做过刺史的白居易,有自己的夏日着装准则:“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不要在意什么质地,也不要讲究什么威严,夏衣就要轻、透、薄、肥、短,让身体感到舒服,这才是不羁的江南。▲丝绸质地光滑,散热快,适合夏日,自古以来,民间就有着“暑天无君子”的说法。古代天热,谁愿意衣冠楚楚,做所谓的正人君子?听起来,满满的无奈与不得不如此的妥协,
所以万事皆讲“礼”的古人,对夏季着装的随性,既是暑热之后的无奈,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通达的智慧。▲换个角度理解,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宽容——夏天衣冠不整,情有可原,不必介意,图为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图/故宫博物院因此现在满大街的吊带迷你裙、汗衫大裤衩,应和着阳光的暴晒,有时这会被批评为不得体,拿乐天的诗怼回去——这是传统,懂?食:六月茹素▲天气热了,虽然苏州吃肉的人变少了,但混着清香味的荷叶粉蒸肉正当时,那是这里夏日少有的荤食,
六月酷暑,苏州人还有断荤吃素的习俗,称为“吃斋”。吃素的人,常达到“十之八九”,以至于旧时六月,苏州城里要“屠门为之罢市”了,这时候,阳光充足,家家院子里种的黄瓜、丝瓜、番茄,也像懂得时节人心,疯一样地长。有了丰富的瓜果蔬菜,甚至不用顿顿“开火场”,整个夏天都有了口福,▲在苏州,葑门横街上卖的时令菜记录着的四季变化。
摄影/阙明芬还有西瓜、酸梅、百合莲子汤,凉食穿肠而过,带走暑气和燥热,真真是说不尽的酣畅!备上一碟甜瓜,泡上一壶凉茶,吃一口瓜,喝一口茶。瓜甜蜜如初恋,茶淡淡如老年,这样一口一口的,再难熬的日头也就过去了请阳光合碗酱旧时苏州城乡居民,每到盛夏,都爱制酱,那是“合酱”,▲酱缸。合酱很简单,关键是要有烈日的暴晒,
故而,吴地俗语中,有“雷鸣不合酱”的说法。酱成以后,可以用来腌制瓜菜,也可以炒成什锦酱,鲜美开胃,空调还不普及的时候,苏州老人会在暑天的一大早,煮上一大锅白粥,再搭罐酱菜,拎进附近的园林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借以度夏消暑。▲苏州沧浪亭下乘凉的人,摄影/殷启民皇帝也爱的糕不想动火做饭的时候,糕点就成了垫饥的生力军。
薄荷糕是夏天的主角,出自苏州的平望镇,▲梗米磨成的细粉。图/宋伊茜制作的时候,先将梗米浸透磨成细粉,混入白糖拌匀后,装入预先放好薄荷叶的容器内,然后放到锅上,用旺火沸水快速蒸熟,蒸熟后的糕松软雪白,带着淡淡的清凉薄荷香气,“薄荷舌底涌清凉,扑面江风海雨香”,怎不让人口舌心一起大动?▲薄荷糕。摄影/何亮靓薄荷糕传入上海后,受到上海市民的热烈追捧,《申报》曾刊文介绍,赞它为苏式糕点中的珍品,
胃口的救兵夏天不喜荤腥,又不能不吃,这时候就该虾子鲞鱼和虾子酱油大显神通了。若是不知道这两样的话,那一定不是地道老苏州人,鲞,音“xiǎng”,就是干鱼、腊鱼的意思,鲞鱼味道鲜甜咸美,爽口不腻,是苏州人盛夏时节搭粥、佐餐的传统佳品,袁枚《随园食单》记载了制作的方法:“夏日选白净带子勒鱼,放水中一日,泡去盐味,太阳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