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余震判断依据,古冶区位于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带上,且震级小于当年主震震级,因此,这次5.1级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较强的远期余震”。汶川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加上失踪人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唐山大地震的震级是7.8级,死亡24万多人,由此可以看出,唐山大地震比汶川大地震的震级小,但伤亡却大许多,原因有三大方面,一是地震本身,二是抗震设防,三是应急救援。
1、唐山大地震震级比汶川地震小,为何伤亡要大许多?
汶川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加上失踪人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唐山大地震的震级是7.8级,死亡24万多人,由此可以看出,唐山大地震比汶川大地震的震级小,但伤亡却大许多,原因有三大方面,一是地震本身,二是抗震设防,三是应急救援。一,唐山大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破坏力巨大,更要命的是震中位置几乎就在唐山市区的正下方,而且发生在凌晨,因此伤亡惨重,
汶川大地震的震中烈度也是11度,但发生在下午,而且震中位于在山区,破裂带长达300多公里,对沿途的县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万幸的是,人口更加密集的都江堰市和成都市区都不在破裂方向上。二,新中国成立后,唐山市成为我国北方工业重镇,人口密集,但当时我国还没有地震区划,也就没有抗震设防的要求,唐山市区的建筑物没有设防,几乎没有抵御破坏性地震的能力,这时发生城市直下型破坏性地震,巨大人员伤亡已不可避免,
而且汶川大地震发生前,我国地震区划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也对建筑物抗震设防有了基本要求。三,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当时我国地震应急经验不足,科学的应急救援体系更是无从谈起,地震发生后,只能通过军队依靠人力来实施救援,而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国已经有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初步建立了地震救援体系,大型机具、科学仪器和医疗服务也开始规模应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伤亡的发生,
2、如何看待唐山市应急管理局表示,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属1976年大地震的余震?
什么?44年前的地震到现在还有余震?是谣言还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来看看专家如何解释?7月12日6时38分,河北唐山古冶区发生(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京津冀多地区震感明显。同日,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回应称,此次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12日下午,中国地震局一名地震专家说到:根据余震判断依据,古冶区位于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带上,且震级小于当年主震震级,因此,这次5.1级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较强的远期余震”。
既然地震专家都这么说了,那么肯定是确信无疑了,地震专家介绍,对于余震的判断,主要是看震中地区是不是发生在原来地震的地震带上,而且震级小于主震震级。一般来讲四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后发生在原地震带上的地震,都被认为是“远期余震”,世界上有的地震学家认为,有的大地震的远期余震可能延续百年以上。那么对于余震的认识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来看:1、此次地震属于原地震带上;2、此次地震震级小于主震震级;3、对于余震的发生时间没有限制;所以,我们从三个方面可以将此次5.1级地震认为是远期余震,那么早在2010年3月12日,中国地震局曾为社会公众解读近期地震形势,介绍相关知识时,便提到过“唐山余震”以及“余震如何定义”的相关问题,
当时刘杰在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一次较大的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地震活动的明显增加,这些明显增加的地震一般称之为余震。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科学方法能够明确甄别某次地震是大地震的余震或是另一次新的地震,我们中学的时候就学习过,地震是由于板块的位移造成的,那么在一次大的板块位移活动发生后,余震就相当于是将板块之间的缝隙进行了一次更加紧密的促进,就像是瓶子里放一些石子,在一次摇晃之后发生了位移,但是为了联系紧密,我们需要进行二次摇晃,这就是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