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打出了威风。这问题简单啊,张辽是谁,曹操五子良将之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通排兵布阵,放眼三国是一位不可多得统军将领,为将者并非逞匹夫之勇就是良将,往往这类型人都是被人割了脑袋时才明白,智慧才是决定战争胜利之本,八百人胜(十万)吴军这是什么概念,张辽威震道遥津流传至今而传为佳话,细细分析一下张辽是怎么办到的呢。
1、为什么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800人能战胜10万人?
应答:这问题简单啊,张辽是谁,曹操五子良将之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通排兵布阵,放眼三国是一位不可多得统军将领,为将者并非逞匹夫之勇就是良将,往往这类型人都是被人割了脑袋时才明白,智慧才是决定战争胜利之本,八百人胜(十万)吴军这是什么概念,张辽威震道遥津流传至今而传为佳话,细细分析一下张辽是怎么办到的呢?其实张辽很精通兵法,不说远的,我们通常看电影,电视剧,有一部戏曲叫奇袭白虎团,白虎团是美军中的王牌,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用了与张辽一样的战术叫(斩首行动),组织敢死队一样的勇士,直捣对方指挥机关,消灭白虎团,何等精典。
若俘虏对方高级首脑,可以宣布整个战争结束,如打乱,打疼了指挥中心那敌人成了一锅粥,整体大乱,而八百将士机动灵活,杀人放火是游刃有余,张辽用了斩首计划,大胜。我国解放前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战曾多次用过由少量精英催毁乱指挥中心的战例,在东北战场一个连队把一个机械化全部美色装备的兵团司令部打得稀巴烂,成为奇迹,把十几万武装到牙齿的蒋军全歼,这也是《斩首行动》,这也是张辽怎么能以八百,胜十万的关键所在,张辽斗智斗勇的能人也,
2、三国合肥之战,为什么张辽800能打的孙权10万大军满地找牙?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打出了威风。张辽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山西自古出名将,是汉武帝时期想设计消灭匈奴的聂壹后人,张辽原本是丁原部下,丁原曾派张辽去招兵,可见张辽有组织能力。丁原死后,张辽跟着吕布,吕布死后,张辽跟着曹操。曹操东征乌桓,张辽为前锋,阵斩蹋顿单于,也有一种说法,蹋顿单于是被马踩而死。张辽本人勇武有力,智谋出众,
进攻时机选择的好,出乎意料攻打东吴,使东吴摸不清张辽军中情况。张辽本人武艺高超,亲自冲锋陷阵,手刃敌将,在张辽带动下,800勇士在东吴军中横冲直创。张辽冲锋也是斩首行动,都冲到孙权帐下,斩首行动容易打乱敌人军中部署。像虎牢关,李世民玄甲军大败窦建德的河北援军,也是斩首行动,斩首行动,敌人数量多有时也是无济于事。
3、三国合肥之战,张辽800死士破孙权10万大军是否真实发生过?有什么依据?
逍遥津一战,当然是真的,按《张辽传》本传的记载,建安二十年(215年),张辽在逍遥津打得很英勇是真的,但也绝对不是800破10万这样夸张。例如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就曾抵达过逍遥津,观看张辽奋战的地方,感慨了很久,《三国志·张辽传》: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张)辽战处,叹息者良久。战争中的对手——孙权对张辽也是非常畏惧,多年后,孙权率军又与张辽对抗,当时张辽生病,消息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仍然对下属诸将劝诫: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在魏人鱼豢所著的《魏略》中,写道: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
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江东小儿啼,恐之曰:‘辽来,辽来!’无不止矣,可见张辽的威名在江东深入人心。但是张辽以“800人破10万”的梗,是出自曹丕诏书,时间是黄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两人在合肥逍遥津之战的战功,下诏褒扬两位,并给他们的子嗣封侯。《三国志·张辽传》:(黄初)六年(225年),帝(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当然这诏书的内容,对张辽的褒扬,是有水分的,没有交待逍遥津之战的种种细节,“800人破10万”的具体情形是:孙权率十万大军包围合肥城,乐进、李典、张辽等人只有3000人守城,形势危急,张辽招募了800人的敢死队,在第二天清晨和自己一同出城冲击孙权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