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春天是花团锦簇的,一城之人皆若狂。黄突厥主要是月氏哈萨克体系以及楼兰人,比如丁零鲜卑是回鹘,回鹘后裔之一是维吾尔,现在的问题是北魏拓跋鲜卑是什么基因群体,但可以肯定的是北魏时他们依然人口占比微乎其微,你张口闭口鲜卑,那你就需要研究鲜卑是什么人。
1、洛阳古称洛邑,洛阳为什么会有“周公营造洛邑”之说?周公是哪里人?
周公本姓姬,来自于西岐。西岐即西土,小邦周所居,周祖名为弃,弃乃帝喾裔。帝喾五帝一,建都河南地,濮阳二帝陵,帝喾与颛顼。史前大洪水,治水弃从禹,河洛三代居,夏后首善地。弃后即周人,奉夏作农吏,夏衰失其位,西窜于戎狄。从此不务农,与戎融一体,饮毛与茹血,不用青铜器。即使与戎融,仍遭戎攻击,与戎姻或战,被迫四迁徙。
中土大邑商,奉天四海一,北疆迈幽燕,南方越湘溪。西土至流沙,东界到海底,于是小邦周,臣商朝大邑。从此战戎狄,周人满底气,战戎屡获胜,特命周伯西。古公亶父立,戎俗方贬低,从此向中原,不断文明习。周人既称臣,却阴谋叛机,中央征淮夷,都城必空虚。西人会孟津,振振立反誓,血流能漂杵,姬发终胜利。从此周代商,周人返故里,
武王登嵩山,只为把天祭。武王周公兄,周公武王弟,灭商第二年,武王即归西。临终嘱周公,迁都夏后居,河图洛书源,河洛富王气。周公测日影,以定土中地,土中在嵩山,是以营洛邑。天地之中久,而今世产遗,九鼎迁新都,天子受殷礼。以应王居中,四贡均道里,天子居中坐,四周称戎狄。都洛大周成,成周名所依,大周成康治,德化居中地。
2、来洛阳旅游的人对洛阳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说实话我来洛阳看牡丹之前已经见过牡丹花了,可是当我走进王城公园看见洛阳牡丹的那一瞬间我还是被惊到了,我才真正的理解了啥叫国色天香,啥叫雍容华贵,才理解了:洛阳地脉花最奇,牡丹尤为天下奇,庭前芍药妖无格,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洛阳的春天是花团锦簇的,一城之人皆若狂,
3、北魏孝文帝将鲜卑人迁到洛阳,现如今的洛阳人是鲜卑后代吗?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都让我挺无语的,乱认祖先的现象在现代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谁是你的祖先,这不是小事,这不是拍下脑袋就能臆断的。就好比我一直怼那些把中国传统文化说成外来的人,你们究竟有没有严谨地研究,究竟要不要对自己负责?尤其是历史学领域流窜着大批特定搞蛊惑破坏的群体,有一个特定的群体活跃于历史学领域的人数就非常众多,
我不说,估计有的人也能猜到。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民族历史是需要谨慎认知、严谨研究的,而不是像确认花木兰族属那样,凭借《木兰辞》可汗一词就下结论。哪有那么简单呢?你张口闭口鲜卑,那你就需要研究鲜卑是什么人?是什么父系基因类型?鲜卑是一个单一的血统民系,还是多个血统民系,又或者是一个联盟性、方位性的称呼?你把这些大体搞清楚了,你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比如丁零鲜卑是回鹘,回鹘后裔之一是维吾尔。维吾尔里有一定比例的日耳曼基因R1b和斯拉夫基因R1a,问题就来了,中国人里,尤其汉族里存在这两个基因类型吗?存在有多少?据说所知,汉族里只有微量的斯拉夫基因,并没有日耳曼基因。从文化看,我们又明显发现,维吾尔的蓝白相间服饰在欧洲和日本、台湾原住民以及西南原百濮有关的民系都存在,
这就告诉我们,丁零鲜卑大概率是源于秦代时在接近西伯利亚的大夏。大夏分为黄的大鲧族素冠基因O1和白的日耳曼基因R1b,说白了就是鬼方后裔。这个体系后来演化成西突厥和黄突厥以及鲜卑,西突厥的日耳曼汉代时带着北欧基因l系进入北欧,留下的就是土耳其体系。黄突厥主要是月氏哈萨克体系以及楼兰人,维吾尔属于丁零回鹘也就是鲜卑体系的一种。
秦时鬼方体系被打击和压制,除了去到接近西伯利亚地区的大夏,还有印度河和阿富汗地区的大夏被秦体系里的扫帚星斯拉夫进攻,形成的是斯拉夫基因建立的中古波斯和印度恒河文明,印度河哈拉帕遗址群体则溃逃到了印尼,就是大鲧族后裔。大夏留下的一个黄白综合体是尼泊尔,秦灭导致了乌拉尔和印第安组成的匈奴与汉朝对峙,进而使得依附于秦的羌系与乌拉尔匈奴统一联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