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河东和河西究竟指的是哪里呢。先秦及秦朝的河西这个时期的河西之地指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黄河以西、洛水以东”,在历史上,我国的河西之地有两处,一是在先秦与秦朝时期的河西,另一处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河西走廊,一、先说河南、河北的界标母亲河一一黄河,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九省,全长5464公里,流径大致呈几字形排列,也就是河东河西是指几字形上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的这两片流域,而黄河由南向北的干流之西形成我国著名的河西走廊。
1、戏曲《下河东》中,河东指的现在的哪里?
《下河东》不仅是京剧的名剧,晋剧、蒲剧、豫剧等都有这出戏,百度百科说上以秦腔最为著名,不知是否如此。《下河东》中的“河东”在哪里?这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但河东所指,应该还沿袭着唐五代的行政区划——河东道,唐五代河东节度使驻地在今太原。所以,下“河东”之地,当在太原,另外,下河东说的是赵匡胤征北汉的故事,众所周知,北汉国都是晋阳(今太原),其主人公是呼延赞,呼延赞也是太原人,据说太原呼延村就是他故里。
2、古代的河东、河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各指哪些地域范围?有哪些史料依据?
河东——古地区名,因黄河经此作南北流向,本区域处于黄河以东,故得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所置河东郡即在这一地区,唐以后则泛指今山西全省。顾炎武《日知录》云:“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河西——古地区名,一作河右。1、《尔雅•释地》:“河西曰雝州,”春秋、战国指今陕西、山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史记•秦本纪》:“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
”2、汉、唐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新唐书•兵志》:“天宝盗起,中国用兵,而河西、陇右不守,陷于吐蕃,”3、北朝时或泛指今山西省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称居于这一带的杂胡为西胡。今泛指黄河以西地区,河南——古地区名,一般指黄河以南地区。1、战国时期,韩、魏两国的河南,指今河南洛阳市一带,
2、指今河南省一带,《尔雅•释地》、《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3、秦汉时期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为河南,4、南北朝时,吐谷浑据有今青海省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南朝封其为河南王,即称其境为河南。5、十六国亦将今甘肃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称为河南,西秦王乞伏乾归据有其地,自称河南王,河北——古地区名。1、泛指今黄河下游以北,阴山、燕山山脉以南,太行山以东之地区;约当今华北平原,东临渤海,
古冀州地。2、战国时期又指当时齐国境内黄河以北,即今河北东光、盐山及山东宁津、乐陵等县一带为河北;《战国策•燕策》有齐“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之句,指的即此,山东——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期,通称华山或崤山以东为山东,与汉代“关东”含义相同,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史记•秦本纪》:“河山以东强国六。
”当时秦东界为华山一线,一般也专指黄河流域,《史记•秦始皇本纪》陈胜“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2、春秋晋国、北魏前期、五代后晋,因居太行山之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史记•晋世家》:“晋兵先下山东,”3、东晋、南朝称句曲山(茅山)以东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三郡)地区为山东,《南齐书》载三吴民众响应唐㝢之起义,御史中丞奏:“风闻山东群盗,剽掠列城。
”4、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二路辖境相当今山东大部、江苏废黄河与淮河以北及安徽萧县地,总称山东,元废二路,于其地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明置山东省,历清、民国至今,山东遂成为政区名。山西——地区名,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与当时所谓“关中”同义。楚汉相争,萧何镇守关中,《史记•太史公自序》谓“萧何镇抚山西”;正义释曰:“谓华山以西也,
3、中国古代的“河东”“河西”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我国有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世事盛衰无常的意思。那么,这个河东和河西究竟指的是哪里呢?河东和河西,关键在“河”,这条河就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因为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所以,去年还是河西的一个村子在今年就变成河东的了,像司马迁,他的原籍是夏阳,即今天的龙门县,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