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洛阳建都的朝代平均寿命高达111年。先说洛阳第一朝,斟鄩(xún)斟鄩曾是夏朝的一座都城(并不是唯一),也是现代洛阳的前身,白马寺洛阳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洛阳市围绕“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旅游产品,截至2011年,洛阳有世界地质公园两家。
1、洛阳的13朝古都,与西安的13朝古都,究竟哪个分量更足一些?
提起13朝古都,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西安(长安),因为这所城市一直以来的宣传口径都是这个。但近些年还有一所城市,也开始对外声称自己为13朝古都,没错,他就是洛阳(河南省)。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两所城市都声称自己为13朝古都,那么究竟哪一个分量更足一些呢?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研究一下,看看这两所城市,到底哪一所才是实至名归的13朝古都,
备注,下文都是笔者的个人看法,所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不同意见。先说洛阳第一朝,斟鄩(xún)斟鄩曾是夏朝的一座都城(并不是唯一),也是现代洛阳的前身,斟鄩的建都时间约为公元前1680年至公元前1540年,持续时间为140年。而将这里作为都城的统治者则是夏朝知名君王太康(被后裔篡位杀害),洛阳之所以说斟鄩是夏朝古都,是因为他们在哪里出土了二里头遗址,并被确认为我们东亚地区最早的青铜器王权国家都邑。
此外,根据史料《史记·夏本纪》记载,斟鄩也确实曾被夏朝作为都城,第二朝,西毫西毫是商朝时期的都城之一(商朝多次迁都),其建都时间约为公元前1540年至公元前1380年,持续时间为160年。而将这里定为都城的则是商朝开国君王,商汤(商汤推翻夏后氏且焚毁其旧都,并在隔壁另建新都),之所以说西毫为商朝都城,是因为1983年时洛阳新建某处基建工程,但无意间发现了偃师商城遗址,并根据考古发掘后确定,这里就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
此外,事后在翻阅《史记·殷本纪》等资料时,也确认了这一发现,第三朝,成周成周是西周时期的都城之一(周朝数次迁都,且分为西周与东周),其建都时间约为公元前1020年至公元前771年,持续时间约为275年,将这里定为都城的是西周第二位君王周成王(由周公旦辅政,也正是在此期间确认了周朝分封制的雏形)。之所以说成周是周朝都城,是因为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象征着周王室权力的的九鼎一直被存放在这里,而因为九鼎在这里,所以法理上这里就是周朝都城(没有明确记载,但也不能因此否定),
第四朝,洛邑洛邑是东周时期的都城之一,其建都时间约为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56年,时间为515年。将这里定为都城的是东周第一位君王周平王(有弑父嫌疑,所以不被诸侯认可),洛邑的都城地位不用怀疑,因为各种各样的史料上都是记载得非常明白,随便翻阅便能看出。不过这里需要提到,史料上不会记载都城二字,只会记载王城二字,原因是周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便是周王,
第五朝,雒阳雒阳是东汉时期的都城之一(东汉有过三座都城),其建都时间约为公元25年至公元190年,持续时间为165年。将这里定位都城的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刘秀之所以定都这里,是因为当时的长安已经不堪重负,所以不得不迁都这里,且这里才是他起家的大本营之一。后八朝再往后还在洛阳定过都城的包括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则天),后梁,后唐,后晋等,
而之所以将这八个一起说,是因为他们加起来的建都时间都不如一个东周甚至西周来得长。而且这八个朝代有很多都是割据政权,且都非常短命,所以笔者就在这里一笔带过了(后梁,后唐,后晋都不超过15年国祚),再说西安第一朝,镐(hào)京镐京也是西周时期的都城之一,其建都时间约为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771年,持续时长为256年。
而将这里确定为都城的则是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王),这里需要提到的是,虽然有包括《史记·周本纪》在内的众多史料证明,但西安确实没有出土过太多相应的考古证据,第二朝,长安长安是西汉唯一正统都城,其建都时间约为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持续时长为211年,将这里确定为都城的是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关于长安是西汉都城的这个事实,笔者就不做过多解释了,毕竟这个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且西安也有相对应的考古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