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上下班高峰,过了常青高架就好走多了,就能证明这一点。前北三环除了姑嫂树到常青高架,其他都不怎么堵,东三环简直不要跑得太快,现在基本全线不好走,与之对应的是武汉车辆数从200万飙升到400万,只是地铁高峰时段,条件和环境不允许过多的谦词和过长的语句。
1、上下班高峰时段是否该禁用老年证乘车?武汉部门回复引导老年人错峰乘车,你怎么看?
今天聊聊持老年卡乘公交车的话题公共交通本身是一项公共服务,是一项民生项目,不能因为拿老年卡乘公共交通工具而设置门槛,这是一种歧视,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这种福利。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爷爷奶奶为了照顾小家庭,起早贪黑的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牺牲自己的晚年幸福生活,从这一点出发,如果我们仅仅为了自己乘公交车不那么拥挤,是不是太自私,太不人道这种做法就好像过河拆桥一样的感觉,卸磨杀驴,实属不当,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谁也逃不掉,
2、如何看待武汉地铁早高峰,有些人下车要别人让一让时说话很冲而引发争吵?
曾经有故事说过,心中有佛,眼中有佛,心中是屎,眼中是屎。下不下,不下让哈子,简单一句话,你认为他是不敬,也可以当做是一个请求,朋友,你下车么?不下就让我下,只是地铁高峰时段,条件和环境不允许过多的谦词和过长的语句。如果这样表达,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阿姨伯伯嬢嬢七大姑八大姨家公爹爹隔壁的太,下一站是百年历史名街江汉路,在下小弟将移步下车,前往地面写字楼,开启我的梦想之旅,靠,终点站都到了,
3、武汉3环为什么经常堵?
作为一个跑三环10年的老“三环人”,就此问题谈一下切身感受和看法,按重要性排序:1、车太多。5年前北三环除了姑嫂树到常青高架,其他都不怎么堵,东三环简直不要跑得太快,现在基本全线不好走,与之对应的是武汉车辆数从200万飙升到400万,当然这是趋势,限牌、单双号限行等都是懒办法不可取,还是要在城市管理上想办法;2、大货车太多。
主要是走得慢,特别是大货车超大货车,相当于只有一条道了,怎会不堵?军运会期间三环设了专用道但禁货,结果一点都不堵,三环已经行使城市主干道功能,车流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早日禁货,解决办法是四环收费由市财政买断;3、设计不合理。一是有些立交如常青高架坡度太陡,大货车爬得太慢造成堵车,比如北三环有时堵5、6公里,可归根结底还是常青高架。
这个不太容易解决,可考虑的办法是想法在立交上增加一个车道,小车道可以窄一点,非洲国家的两车道公路的上坡都是这样设计的,我们更会有办法;二是有些出口设计不合理,比如南三环光谷的几个出口、北三环东西湖出口,车流量巨大,却只有一车道,即便是上下班高峰,过了常青高架就好走多了,就能证明这一点。我很奇怪,设计时不考虑车流量的吗?每个地方为什么要一样呢?而且北三环出口太少,下去还有一个红绿灯,当然要堵,
解决办法是,适当增加一些出口,并对一些出口和红绿灯进行改造;4、司机驾驶习惯不好,三环事故多不是原因而是结果,这在长丰桥特别明显,几乎隔几天就有事故,就是很多车包括大车乱变道造成的,许多出口堵车也是因为很多车不想排队想插队,最后只剩一条车道,非常易堵。解决办法唯有加强管理,出口前设置尽量长的实线,最好是黄线,并加重处罚力度,做好提示,必要时在流量大的出口设交警加强现场管理(三环上很少见到交警,以前还经常有电动车在三环上跑甚至逆行,这本身证明管理强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