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变成这样的形式后,无疑对物理产生了巨大冲击。新高考进行改革,小科目进行选考,所在,关于放弃物理,关于对物理人才的断层缺失的焦虑,个人觉得没必要,近三年新高考改革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日前,教育部发布了2018年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名单,本来物理就难,大家原先没改革前就学的脱层皮一样,上了大学谁还想再碰它。
1、湖北高考改革3 3,该如何选科?
面对新的高考改革,如何选科才更好,这是近段时间以来,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学生都在不断思考的热点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选科呢?或者说选哪些科目才是最好,在高考中更有把握?我们要认识到新高考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科选择权、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科上,在高考中有更好的发挥,那么应该根据什么来选科呢?第一种是注重兴趣爱好。
作为学生,应该要好好的给自己做一个定位,清楚自己的学业水平,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特长特点,然后根据这些在可选科目上找出自己学习兴趣相对浓厚的3个学科,这种选择办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提升学习成绩,在高考中能考出更好的成绩,第二种是规划好奋斗目标。给自己今后的学习深造做一个规划,比如今后要学什么专业,毕竟专业再多,你最终也只会选取少数那么几个来报考,
还有就是将来在什么行业发展,规划好之后,然后按照规划的方向来选学科,这种选择不一定会选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管控好自己,朝着规划好的方向刻苦学习,第三种是随大流。这种选择是不在意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未来的职业规划,先考上目标的大学再做职业规划,这种选科的依据就是能报更多的专业、更多的大学可以选择,然后竞争由不那么激烈、学科难度也没有那么大、更能考高分和考上理想的大学。
显然这几种条件要同时满足的可能性很小,好吃、容易吃的大家都想吃,根据山东省的选科结果显示,思想政治 地理 历史组合(改革前的文科)占比最高,物理 化学 生物(改革前的文科)占比次之。总之,高中阶段要了解清楚个人的兴趣爱好、强项,然后刻苦努力学习,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个,这样才能对成绩的提升有所帮助,将来才能考出满意的分数,
2、高考改革3 3模式下,高中授课将会怎样调整?如果都不选物理,物理人才怎么办?
目前实施新高考3 3模式的省(市)只有6个: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在3 3模式下,的确有考生“逃离”物理的问题,像题中所提及的“都不选物理”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确实或有大部分考生放弃物理的问题。数据说话:3 3模式下,物理的确有些许受冷落根据上海2017年的单科选考人数统计可以发现:选择物理的人数有1.8万人,相比物理,孩子们更喜欢选择地理、生物和历史,
再看浙江某中学2019届的单科选考数据,可以发现,同样是物理选择的人数是最少的。再看一下山东首届新高考生的单科选考数据:同样是选择物理的人数较其他科目而言,要少很多,3 3模式下,高中授课如何调整?3 3模式下,实行的是走班教学。对学生而言:“走班”,意味着没有固定教室,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课程表,意味着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方法;对于教师而言,“走班”教学可能意味着更多的精力在教学内容上,无法再触及学生层面上的管理,
关于物理人才储备引发的担忧很多人担心,3 3模式下,考生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考虑而放弃物理,从而引发物理人才的断层。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如果放弃物理的是那些物理成绩本身就不好的学生,这个担心就没必要了,人家物理成绩就是不给力,难不成要逼着人家为了大局去学物理?如果放弃物理的是那些物理很好的同学,为了在赋分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放弃物理选择了其他更容易赋分高分的科目。
那这样的功利性做法就很令人担忧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发现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学霸都会选物理,学渣(无任何贬义)都会放弃物理。中学实力强的都会鼓励学生们选物理,中学实力弱的都不太敢鼓励学生选物理,这种现象在上海、浙江表现的就很突出了,因此浙江上海出台了旨在保障选择物理的学生的“赋分保障机制”。保障选择物理的孩子们在赋分上不再吃亏。